第17頁 (第1/2頁)
[英]艾伯特·西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國是依賴諜報人員和偷越國境的人以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日本等渠道獲得蘇軍戰鬥序列情報的。有些情報是透過無線電偵聽和無線電測向儀獲得的。但這種手段作用有限:一是受距離的限制;一是蘇軍缺少技術效能可靠的電臺,它側重於電話或有線電報進行聯絡。這樣一來,德國對邊境地區蘇軍的部署倒是有相當地瞭解,但是對蘇聯的內地,甚至對蘇聯的歐洲部分是一無所知。地形方面的情報很少。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東徵幾乎到了列寧格勒、基輔和羅斯托夫,但是地形和天候對使用無線電、飛機、坦克和摩托車輛有什麼影響,當時並沒有實際體驗,更料想不到以後在這樣一個人煙稀少的國家進行機械化作戰會產生哪些複雜問題。蘇聯地圖難以弄到,而德軍複製的地圖又糟糕又過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只好依賴航空照片。
德國駐蘇聯武官克斯特林將軍出生在莫斯科,1941年已六十五歲。他會講俄語,是個親俄分子,戰前十年一直擔任駐蘇聯武官。雖然克斯特林長期在蘇聯供職,但他對蘇聯軍隊和工業當時發展的情況所知甚少,因為在與外交使團其他人員結伴行動時,他的活動嚴格地受到限制。1940年10月東線外軍處在核對克斯特林報告的基礎上綜合了一份情況判斷,得出的總結論是,蘇軍是個必須認真考慮的因素,而且可能是個勁敵,但是它無力進行大規模機動作戰。與德軍對比,蘇軍在數量上佔有二比一或三比一的優勢,但估計其戰鬥力仍劣於德軍。值得注意的是,時間、空間、道路稀少和氣候惡劣對蘇軍是最有利的因素。根據克斯特林的看法,需要透過在蘇聯領土上的實踐才能理解這些因素在戰爭中的價值。這份情況判斷無疑有許多合乎道理之處,克斯特林說的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份報告太一般化、不具體,所得結論同樣適用於1914年的沙皇軍隊,甚至也適用於1812年的沙皇軍隊。克斯特林和副武官克雷布斯兩人都低估了蘇軍的戰鬥力,這一點是無法隱瞞的。克斯特林在其戰後的供詞中卻說,在策劃入侵蘇聯期間徵求過他的意見。他的看法是,蘇軍的應變能力不應低估,佔領莫斯科也無足輕重,因為蘇聯大部分重工業已經內遷到烏拉爾以東。也許他可能在1940年確實提出過這樣的看法,不過所強調的內容幾乎與正式的綜合報告或他私人通訊中的觀點都不一致。
德軍最高統帥部無從瞭解蘇聯坦克和飛機的數量。德國情報部門的報告所提供的數字只是猜測而不是判斷,因為這些數字沒有確鑿的事實為依據。關於蘇軍平時擁有的或者戰時可能組建的陸軍師的數目,它也沒有任何可靠的情報資料。它是以蘇聯人口和估計的工業潛力為依據,採取草率而粗略的方法判斷敵情的。德軍情報部門對蘇軍最高統帥部和蘇軍的主要將領幾乎毫無所知。金策爾主管的部門於1941年1月1日出版了一本關於蘇聯武裝部隊的手冊。德國的這份官方秘密手冊很說明問題,它暴露了德國情報部門工作上有很大的缺陷。它坦率地承認,蘇軍戰鬥序列方面的情報幾乎是一無所有,敵人究竟有多少個方面軍(集團軍群)和集團軍,也沒有確鑿的事實能夠說清。這份手冊沒有詳細介紹蘇軍的編制裝備,只是泛泛地說一個集團軍可能由一個司令部,數個步兵軍,集團軍屬重型炮兵、航空兵與後勤保障部隊組成。據推測,給集團軍配屬騎兵部隊或摩托化部隊也是可能的。
這本官方秘密手冊所作的各種結論,必將證明是錯誤的,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中有一條囊括一切的總結論說,蘇軍不適應現代化戰爭,無法與一個指揮果敢的現代化敵軍相匹敵。蘇聯政府採取的補救措施可能幾年,也許幾十年都不會見效。在蘇聯的工業能力方面,這本手冊引用的都是最高統帥部經濟與軍備局託馬斯提供的情報資料,而這些資料只能使人們對蘇聯的資源疑竇叢生,認為蘇聯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