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1/3頁)
[英]艾伯特·西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法國戰敗後,莫洛托夫向德國駐莫斯科大使馮&iddot;德&iddot;舒倫堡致以最熱烈的祝賀。但是,儘管如此,法國的迅速潰敗卻使史達林感到突然和沮喪。最初是在1940年7月,莫斯科的緊張氣氛曾一度加劇。人們普遍認為,蘇聯正處於非同小可的危險之中。然而,到8月,當看到英國在邱吉爾堅強領導下沒有退出戰爭,並且可以仰仗美國的物資援助時,莫斯科的心情又多少恢復了平靜。它希望德國入侵聯合王國,並從德國空軍的損失中得到莫大的樂趣。當時,希特勒有時間專心研究東歐的政治局勢。他對裡賓特洛甫8月23日夜簽署的模稜兩可的議定書並不懊悔。因為,協定既然已經達到目的,它在帝國也就失去作用了。元首的注意力已集中到從芬蘭進口糧食、亞麻、木材、鋼和鎳,以及對付莫斯科為獲得芬蘭的佩薩莫鎳礦的控制權對德國施加的壓力。另一種危險是,蘇聯從波羅的海的新建海軍基地可切斷德芬的海上貿易通道,更重要的是,會斷絕從瑞典經波羅的海輸入的鐵礦石。希特勒歷來認為,蘇聯不應插手巴爾幹事務。儘管保加利亞人與俄羅斯人同屬斯拉夫血統,但是,兩代保加利亞人卻都在德國領受指示和請求援助。羅馬尼亞未能得到英國的幫助,但它為了抗拒蘇聯的領土要求,只得指望德國提供安全保障。而德國亦需要羅馬尼亞的石油。因此,在希特勒迅速地橫掃法國之後,東歐與巴爾幹各國頓時又感到他的威脅。希特勒故意將8月23日簽署的秘密議定書的第三條關於&ldo;德國在東南歐無政治利益&rdo;一語錯讀成&ldo;……在比薩拉比亞無利益&rdo;。後來又原封不動地轉達給莫洛托夫,但後者未作任何反應。法國之役結束後,希特勒立即把二十多個師調往立陶宛邊境,以確保莫斯科為其錯誤地佔領劃歸德國的立陶宛西南部的領土償還舊欠。1940年8月,希特勒與芬蘭舉行談判。他保證向芬蘭提供武器與其它物資援助,以換取德軍透過芬蘭領土,往返於北部挪威的權利,並由芬蘭提供必要的交通設施。此舉最終將允許德軍駐紮在芬蘭,把蘇軍擯於佩薩莫的大門之外。
德國人在巴爾幹也加緊對付蘇聯的滲透擴張與挑撥離間活動。匈牙利與保加利亞都對羅馬尼亞有領土要求。蘇聯也站在反對羅馬尼亞的一邊。它把部隊集結在邊境地區,以示鄭重。希特勒認為,德國的石油來源‐‐普洛耶什蒂受到威脅,便以牙還牙把德軍集結在被佔領的波蘭領土內(總督區)。後來,由裡賓特洛甫主持從中斡旋。根據8月30日透過的《維也納仲裁書》,匈牙利接受調停,它原來分割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的要求只得到部分滿足;保加利亞原來只要羅馬尼亞的多布羅加南部地區,則完全得到滿足。作為對羅馬尼亞割讓領土的報償,德國保證羅馬尼亞不會遭到來自任何方面的入侵。隨後,德國的使節和軍隊以改編和訓練羅馬尼亞軍隊為託辭,紛紛進入這個國家。這樣一來,德國石油來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蘇聯想挑起巴爾幹戰爭也難以得逞了。在裁決書公開發表之前,德國從未與莫斯科就這次談判進行磋商,也未向它通報有關情況。柏林對蘇聯強烈抗議其違反8月23日互不侵犯條約的協商條款置若罔聞。當1940年9月德國與義大利、日本簽署三國條約時,蘇聯罵得更兇。莫斯科有理由認為,該條約意在威脅其在遠東的領土。同時,德國人一味拖延交付1939年8月和1940年2月的貿易協定中規定向蘇聯提供的貨物。於是蘇聯被迫採取對策:削減向德國提供原料的數量。大有最終全部停止供給之勢。
在這一階段,克里姆林宮對蘇德關係似乎並不十分擔憂。但是,使蘇聯大為懊惱的是舉世公認德國在對法作戰中沒有付出什麼代價便取得了勝利。希特勒與史達林競相控制芬蘭與巴爾幹的爾虞我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