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的探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孔府平日裡就財富六車威震鄉裡,廣大勞苦百姓無不獻地獻女,為奴為僕,改姓為孔以求沾得衍聖公之聖恩。這蠲免孔府兵賦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當然,錢多不咬手,何況這可是&ldo;儒教大宗師&rdo;的恩賜啊!
華夏朱明崛起,趕走蒙古人,孔府再度倒戈(幾度了?數不清),那朱元璋雖鄙視孔家人品,卻也知儒家寨對維護朱家朝廷之妙用,故而續封衍聖公。要論孔府衍聖公中最具與時俱進順應大勢素質的,莫過於明末孔府衍聖公孔胤植,朱家待他那真是沒得說,此公本非嫡傳,卻不但受封衍聖公,還先後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謂&ldo;君恩如山&rdo;。
可李自成一入山東,離曲阜還遠著的時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順國永昌皇帝龍位,並獻馬獻銀,跪納印信。哪曉得這回換主急了點,沒幾天,大順軍跑了,來了清夷大軍,這位三姓衍聖公知錯就改,即上《初進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稱頌清帝&ldo;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並永&rdo;,表示&ldo;臣等闕裡豎儒,章縫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慶新朝盛治,瞻學之崇隆,趨蹌恐後&rdo;。
接著,為響應清zf發布的剃髮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舉行了剃髮儀式,&ldo;恭設香案,宣讀聖諭&rdo;,令族人剃髮。再後來,為了避清帝胤模諱,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對清廷的耿耿忠心。
三姓公公孔衍(胤)植如此識大體顧大局順應歷史潮流,怕是連汪精衛吳三桂之流的也要伸出大拇指啊!孔家如此識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賞,孔府一門更是得勢,至於老祖宗所言&ldo;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rdo;,乃教化萬民之語,非孔家治世準則。
說到孔家嫡系這個問題,李好有一疑問一直無解,那就是天下孔姓無不自稱孔丘老先生正宗嫡傳後人。這就怪了,春秋時期孔老先生在世之時,孔姓家族沒有十幾家也有七八家,數千孔姓男子,孔丘一門只是其中小族,孔老先生還有個哥哥,孔丘之後還七世單傳,怎麼到今天孔老先生就成了所有孔姓之祖了呢?
也許計生委派人穿越回去,將非孔丘一脈的孔家妊娠全部流產引產,或將非孔丘一脈的孔姓男子全部結紮了。縱觀孔府歷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賞有加,元成宗上臺後封孔丘先生為&ldo;大成至聖文宣王&rdo;;清代順治皇帝當政之初,更把孔子封為&ldo;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rdo;,使這種逐步的吹捧終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孔府也跟著沾光無限。
☆、第一百四十三章 軍制改革(文)
事實上孔府有時還是知恩圖報的,比如清廷被推翻近百年後,孔府依舊牢記大清恩德,穿著旗袍馬褂給祖宗上豬頭,今天孔家用於排輩的字還是乾隆所賜的呢!李好想不通的是就這麼一個不知廉恥的家族,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政客去用他們,就連後世那泱泱天朝還不是有一些人去捧。這樣一個家族有什麼資格討論華夏血統和二臣什麼的?如果他們真是孔老二的嫡系,孔老二在九泉之下會不會被這些不要的子孫氣的吐血而亡?所以那位在朝廷吐血昏厥的孔家弟子,李好確實一點內疚的感覺都沒有,再說自己也沒罵他。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加上也沒人反對,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李二把李好老魏他們幾個留下後然後就宣佈散朝了,李好原本還想為那些女人繼續戰鬥的計劃也只能作罷,等下和李二他們在小書房先商討了再說了,順便給自己的兩個女弟子邀賞,讓她們得到應該的承認。
李好他們進了書房後,李二給每人發了一本小冊子,這是最終定版的軍隊改革方針,其他人實際上都看過了,因為這個冊子就是他們在李好說的意思下商討決定的。不過李好沒看過,他說了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