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求紅軍派幹部去幫助他們進行軍事政治訓練,也很尊重派去的幹部。我們
在其部隊發展黨員,進行黨的政治工作,建立士兵委員會等,都得到他們的
積極支援。經過黨的教育以及革命鬥爭的鍛鍊和考驗,袁文才、王佐經歷了
許多次戰鬥,作戰勇敢,逐漸成長為無產階級的堅強戰士。他們雖有缺點錯
誤,但不堅持錯誤,仍不失為優秀的共產黨員、傑出的紅軍指揮員。袁文才、
王佐二人被錯殺,是左傾錯誤的惡果,應引為深刻教訓。1950年,袁、王被
迫認為烈士。我們永遠懷念這兩位對建立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中國
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革命先烈。
時隔五十九年,於1988年5月,我重返井岡山,懷著追往憶昔的心情遍
訪當年戰鬥過的地方,瞻仰革命先烈的陵園,還專門看望了袁文才、王佐兩
位烈士的後代,王佐同志的兒子那年已經六十七歲了。
----------------------- 頁面 20-----------------------
第三章 下井岡,風雪山路長
朱德、毛澤東會師後,又與彭德懷、膝代遠同志率領的紅五軍會師。彭
德懷上井岡山不久,便要把山中的重要哨口統統察看一遍。王佐派我陪彭德
懷去通向湖南酃縣的一個哨口,往返四五十里路。他穿著草鞋,背上一個包
袱,一匹馬和幾個傳令兵。一路上我們邊走邊談。他問我是哪裡人,怎麼出
來的?我告訴他,我在家鄉搞農民運動,後來,參加瀏陽工農義勇隊,秋收
起義後上了井岡山。他還問了王佐部隊的情況。我把我所瞭解的關於王佐本
人和王佐部隊的情況如實向他作了反映。一路上四、五十里路,他一直沒有
騎馬,只在察看哨所時休息了一陣,沒有一點架子,還自己揹包袱,我對他
油然產生一種敬仰之情。
毛澤東、朱德、陳毅率主力轉移閩贛邊區
彭德懷、滕代遠領兵下井岡
在周圍籠罩著一片白色恐怖的情況下,在毛委員的領導下,井岡山的鬥
爭堅持下來了。但光有井岡山根據地不行,要向外發展。那麼,究竟向哪裡
發展呢?是向廣東發展,還是向江西發展?當時根本沒有電臺,連報紙也很
難看到。到了縣城,收集報紙瞭解情況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當時,瞭解到
的情況是:湘南有何鍵,是地頭蛇;廣東的粵系是國民黨嫡系武裝,力量較
強;江西倒是個薄弱環節,朱培德是雲南人,江西部隊又大多不是本地的,
本地只有一些地主武裝。因此,大家認為,相機向贛南、粵、閩邊界發展比
較有利。紅四軍總前委研究決定,井岡山只留下彭德懷的五軍,紅四軍由毛
澤東、朱德、陳毅率領,離開井岡山,向贛南轉移,去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
實踐證明:毛澤東決定上井岡山是偉大的,後決定分兵下井岡山同樣是
偉大的。當時的中國是在幾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下的半殖民地,他們在中國
培植各自的勢力。他們互相之間有矛盾,我們就有可能利用這些矛盾,在黨
和群眾的基礎比較好,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
武裝割據。毛澤東選擇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建立根據地是完
全正確的。在敵我力量發生變化的新情況下,毛澤東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