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夜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撒馬爾罕連線著波斯帝國、印度和中國這三大帝國,也飽受戰火蹂躪。1219年撒馬爾罕花剌子模帝國新都和文化中心,成吉思汗蒙古帝國攻陷之後,遭受滅頂之災。帖木兒帝國興起,大軍橫掃波斯、印度、高加索、亞塞拜然和蒙古。大帝發誓要讓撒馬爾罕成為亞洲之都,把從亞洲各地劫掠珍寶堆積在撒馬爾罕,把最精巧工匠帶到撒馬爾罕,修建起最輝煌宮殿和清真寺。
------------------------------------------------------------------------
-
注1 1793年的英國使者馬戛爾尼訪華(時值清乾隆五十八年),作為中西外交史上的第一次正式接觸,其意義無庸贅述。此次訪問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件檔案都早已被中外史學家反覆論述和引用。
-
注2 袁偉時,中國近代史專家。廣東興寧人,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曾任中山大學中山學院院長。
-
注3 篇首&ldo;引子&rdo;一段&ldo;地獄大風&rdo;般的&ldo;癲語&rdo;取自小說核心《兵士日記》中之一章,其中還有一段如下:
我的生命是從哪天開始的?應該是從狂飆暴雨中誕生了真正的理想主義那天開始的。從那天起,生活開始煥發出真正意義上的美學光芒。大街清掃一新,多年積壓的病態汙穢被早夏的急雨一掃而光,空氣清新,柏油馬路明亮如鏡----它是一座精神聖殿。
真正意義上的生命首先是和庸碌政治絕緣的,它使人進入一種新社會的心境,它不再是令人生厭蒼白無力的山水花鳥畫,而是一幅幅人體素描:人的骨骼、肌肉、血管、筋絡----強有力地刻畫出來‐‐人開始有了力度、強度、韌度、高敏度----它也同二胡小調一類的民族音樂拉開了距離‐‐她是真正急風暴雨式的大調、復調,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是蕭邦的波羅乃茲----
---------------------------------------------------------------作者注
1 撒馬爾罕
第一章 退出中亞
-
1 撒馬爾罕
-
這個喬裝偽瘋的中國人從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城,afrasiab古城遺址西南,穿過帖木兒(aur tiur)1371-1372年間khala城堡,目睹11-12世紀花剌子模時期老城牆,於14世紀撒馬爾罕6城門6條主街流連,與15世紀帖木兒家族陵墓、15世紀&ldo;列吉斯坦&rdo;伊斯蘭教神學院、15世紀比比漢努姆大清真寺、兀魯伯天文臺、11-15世紀中亞最大&ldo;不死之王&rdo;陵墓建築群‐‐中世紀中亞建築傑作,擦身而過。陵墓群始建於1403年,融合印度、波斯、突厥等古國文明,使中亞古城神秘無比。最初為猝死帖木兒之孫穆罕默德蘇爾丹之墓,後成為帖木兒家族墓----建築瑰寶中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兒之孫兀魯伯為帖木兒大帝所建墨綠色玉石棺,墓上寫著:&ldo;誰掘我的墓誰遭殃。&rdo;阿弗羅西奧卜,撒馬爾罕最古老城區,歷史上溯到公元前6世紀,1220年3月被蒙古軍隊摧毀。撒馬爾罕歷史博物館展品20000多件,主要是阿弗羅西奧卜城考古發掘之文物。其中公元7世紀壁畫描繪了來自中國、突厥、朝鮮等世界各地使者形象,稱得上稀世珍品。
突厥蒙古人帖木兒於1370年開創堪與蒙古帝國相媲美超級大國,鼎盛期疆域從今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