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餘的精力,仁宗則投入了大內後宮。於是,關於仁宗日居深宮好近女色的傳言不僅流佈道路,也在一些朝臣的上疏裡委婉的出現。諫官滕宗諒形容仁宗&ldo;臨朝則多羸形倦色,決事如不掛聖懷&rdo;,仁宗怒不可遏,以言宮闈事不實,將他貶官出朝。
景祐二年(1035年),宰相呂夷簡也編了一部中書行政法規,名為《中書總例》,惶惶四百十九冊。他得意的聲稱&ldo;讓一個庸夫拿著這書,也可以做宰相&rdo;。作為一個能臣,他是頗想大權獨攬,有所作為的。這年年初,宰相里迪的姻親範諷被御史龐籍參劾,李迪將龐籍遷官以為袒護。不料龐籍要求追查,呂夷簡抓住契機窮追不捨,使得政敵李迪因庇護姻親而罷相出朝,自己當上了首相。
代替李迪為相的是王曾,他在上一年重入政府任樞密使。王曾在天聖間任相七年,呂夷簡作為參知政事曾是他的副手,對王曾相當尊重,王曾因而力薦他為相。呂夷簡在王曾罷相後連任五年宰相,在仁宗親政初雖一度罷相出朝,但不久依然回朝做他的首相。也許為了報答提攜之恩,也為了排擠李迪,呂夷簡力請他回朝但任樞密使。
范仲淹與王曾相處很好,這年也被召入朝但任天章閣待制,依舊直言無隱。他認為郭皇后之死與閻文應有關,就上疏揭發,閻文應終於貶逐嶺南,死在路上。事關郭皇后之死,呂夷簡有點彆扭,就遞話過來:&ldo;待制乃是侍從,不是口舌之任。&rdo;言外之意讓他閉嘴。范仲淹反擊道:&ldo;向皇帝進言,正是侍從所應做的!&rdo;呂夷簡就讓他去權知開封府,指望以事繁任重讓仲淹無暇議論朝政,也希望他在繁忙的公務中犯錯誤,好有將他調離出京的把柄。豈料范仲淹到任僅一個月,就使素稱難治的開封府&ldo;肅然稱治&rdo;,以至當地人稱讚他&ldo;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憂有希文&rdo;(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對幸進之徒奔競於呂夷簡門下深為不滿,繪製了一幅《百官圖》進獻給仁宗,指明近年升遷的官員中,哪些是正常遷轉,哪些有宰相私心,還提醒仁宗說:&ldo;進退近臣,不宜全委宰相。&rdo;他還援引漢成帝過分信任張禹,導致王莽專政的歷史教訓,鋒芒直指呂夷簡道:&ldo;恐怕今日朝廷也有張禹破壞陛下家法!&rdo;夷簡聽說大怒,在仁宗面前逐一辯駁,指控仲淹&ldo;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rdo;,將他貶知饒州。呂夷簡還讓仁宗在朝堂張貼所謂的&ldo;朋黨碑&rdo;,界飭百官越職言事。
呂夷簡一手遮天、窮治朋黨的做法,引起正直之士的強烈不滿。秘書丞、集賢校理餘靖上書仁宗,請求追改貶黜范仲淹的詔命。館閣校勘尹洙自願要求列明範仲淹的&ldo;朋黨&rdo;,不願再在京師呆下去。歐陽修也在館閣校勘的任上,他致信右司諫高若訥,批評他身為言官,不敢說話,有何臉面見士大夫。高若訥把信交給了仁宗,於是歐陽修與餘靖、尹洙都被貶官出朝。另一個館閣校勘蔡襄作《四賢一不肖詩》記這一事件,四賢指范仲淹、餘靖、尹洙和歐陽修,一不肖指高若訥,一時洛陽紙貴,爭相傳抄,公道人心在范仲淹這邊。而仁宗在這場風波中,聽任呂夷簡為所欲為,與親政之初廣求直言的做法大相逕庭。
王曾這時還是宰相,范仲淹曾當面批評他:&ldo;譽揚人才,是宰相的責任。您的盛德,唯獨這一方面還有欠缺。&rdo;王曾回答說:&ldo;倘若當政者,恩欲歸己,怨將歸誰?&rdo;范仲淹深為嘆服。王曾與呂夷簡併相以後,見他獨斷專行,許多問題上政見分歧,搞不到一塊兒,矛盾再也無法掩蓋。
仁宗問王曾有什麼不滿,他便把所聽到的呂夷簡招權市恩、收受賄賂的傳聞說了出來。仁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