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利用聽到訊息,就入奏告變,真宗立即下令捕斬周懷政,粉碎了這次政變。這是原與寇準和皇太子無關,但真宗盛怒之下要追究太子,大臣們都不敢進諫,李迪從容對真宗說:&ldo;陛下有几子,竟要這麼做?&rdo;真宗這才覺悟,唯恐唯一的繼承人出意外,只殺了周懷政一人。由於這事的牽連,寇準一貶再貶,降為道州司馬。
乾興元年(1022年),真宗去世,劉皇后垂簾聽政,他對寇準絕無好感,將他再貶為雷州司戶參軍,次年他死在貶所。據說,名臣張詠與寇準有一次會晤,臨別,寇準向他討教,告以&ldo;《霍光傳》不可不讀&rdo;,寇準歸取《漢書》,讀到&ldo;不學無術&rdo;,笑道:&ldo;這是張公在說我!&rdo;但他似乎並不在意,以致在政治生涯的最後階段既懷了名譽,又一蹶而不起。張詠認為他有奇才,可惜學識不足。
天禧四年七月,李迪由參知政事升任宰相,丁謂與馮拯也都由樞密使拜相。丁謂立即與劉皇后聯手,揭發了朱能偽造天書的舊帳,以徹底打擊寇準的勢力。在貶黜寇準的問題上,丁謂已敢對詔旨上下其手。真宗說讓寇準出知小州,丁謂卻說讓他出知遠小州郡,以致李迪當場與丁謂爭執起來。寇準被貶以後,丁謂便擅權用事,連任命官員也不與李迪打招呼。李迪憤然說:&ldo;我起自布衣,位至宰相,豈能屈服權幸而苟且自安!&rdo;兩人差一點在朝堂上動武。
十一月的一天,李迪向真宗歷數丁謂枉上弄權的種種表現,說丁謂與錢惟演、林特相勾結,與曹利用、馮拯結為朋黨,自己願意與丁謂同時罷相,交給御史臺推問。真宗一怒之下命翰林學士劉筠起草兩人同時罷相的制誥,李迪出知鄆州,丁謂知河南府。
次日,丁謂入謝(大臣罷政入朝謝恩),真宗追問兩人糾紛情狀。丁謂聲辯道:&ldo;我未敢爭,而是李迪詈罵我。願繼續留在朝中。&rdo;說著便自己傳達仍入中書視政的口詔。真宗便命劉筠再起草丁謂留朝的詔書,遭到拒絕(宋代起草內外製的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只要有充分理由,都有拒絕起草他認為不合理的制詔的權利,以體現對君權的監督和制衡),就改命另一位知制誥晏殊執筆,讓丁謂復位。
數日後,真宗宣佈:今後大事仍由他親自決定,一般政事就由皇太子五天與宰執參決一次。當時皇太子只有十一歲,他不是劉皇后親生,這種視政不過走走形式而已,實際上是劉皇后裁決於內,丁謂擅權於外。對這種局面,有識之士都心懷憂慮。錢惟演與劉皇后是姻親,參知政事王曾有意對他說:&ldo;太子幼小,非中宮不能立;中宮不倚太子,則人心不歸附。皇后若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則劉氏安。&rdo;錢惟演轉述了王曾的話,劉皇后認為很有道理,對丁謂亂政保持著一定的警惕心。
在真宗晚年的危局中,寇準和李迪採取的是驅逐丁謂、錢惟演的方針,以便打擊後黨,保護太子。但當時後黨勢力已成,這種做法只會招致後黨的反擊,因而寇、李都被逐出朝廷。在君權旁落,後黨已大的情勢下,讓皇后或太后意識到自己的長遠利益,來確保君權的平穩過渡,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而這種話,只有錢惟演轉達,劉皇后才聽得進。難怪後來史家認為,寇準號為能斷大事,在這點上卻遠不如王曾。
就在天禧四年十月,王欽若以太子師保的身份被招回朝,多次受真宗的召見。它是真宗信任過的舊臣,仍享受著與宰執相同的待遇,丁謂感到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真宗其時腦子經常犯混,一天,王欽若與丁謂一起上朝,真宗問王欽若為什麼不去中書辦公,欽若聲辯自己不是宰相怎能到中書理事,真宗立即命宦官首領帶他去中書。丁謂遇變不慌,在中書設宴款待王欽若,宴罷出來,王欽若對宦官首領說:&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