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包元年(968年),北宋派李繼勛進攻北漢,楊業奉命扼守團柏谷,但當地守將降宋,他自度寡不敵眾,領兵返回太原。不久,宋軍兵臨汾河,楊業封鎖通往汾河橋的要道,被射中坐騎,只得退回城中。
次年,宋太祖親徵北漢時,楊業曾率數百精騎突襲黨進所部,被宋軍追擊,縋城才得脫險。太原被圍日久,楊業奉命與司空郭無為以精兵千人夜襲宋營,卻因風雨晦冥,馬足受傷,被迫收兵回城。看來楊業擅長突擊和夜襲,善於進退自如,掌握作戰的主動權。
雖然北漢與契丹結盟,但楊業對契丹卻始終持抗擊的態度。開寶二年,宋太祖久圍太原撤兵之際,楊業向劉繼元建議襲擊屯駐於太原城下的契丹援軍,他說:&ldo;契丹貪利棄信,他日必破吾國。今救兵驕而無備,願襲取之,獲馬數萬,因藉河東之地以歸中國,使晉人免於塗炭。&rdo;楊業這一建議,還是出於傳統的夷夏之防與正統觀念,沒有必要把他現代化為愛國統一思想。他在北漢官至建雄軍節度使。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滅北漢一戰,楊業殊死守城,十分驍勇。劉繼元已經投降了,他還舉城苦戰。宋太宗素知其威名,讓劉繼元派人去招降。楊業北面再拜,慟哭解甲,來見太宗。太宗一再撫慰,讓他恢復原姓,名業,但宋人乃至遼人還有叫他楊繼業的。
楊業歸宋以後,太宗因他習知邊事,洞曉敵情,讓他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成為三交都部署潘美的部屬。潘美在後周時就與宋太祖交誼頗厚,攻荊湖、討南漢、滅南塘、徵北漢,他都是統帥級的大將,他的女兒嫁給太宗之子趙恆(也就是後來的真宗),與太宗的關係非同尋常。楊業上任以來,深知代州的重要性在於雁門關,因而他加緊修築了雁門、大石等十餘座關寨,大大加強了防禦力量。
太平興國五年,遼西京節度使蕭多囉與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率軍十萬侵犯雁門關,楊業率數百精騎,由小徑繞至雁門北口,南向與潘美的大部隊合擊,大敗遼軍,殺蕭多囉,俘李重海。七年,他與潘美再次在雁門關擊破來犯的遼軍,斬首三千,追擊入遼境,破壘三十六,俘獲老幼萬人、牛馬五萬。
雁門之捷以後,遼軍一見楊業的旗幟,就膽戰心驚,率兵退去,楊無敵的威名遠播遼朝。《續資治通鑑長編》記到這一情況後有一段話:&ldo;主將戍邊者多嫉之,或潛上謗書,斥言其短。上皆不問,封其書付(楊)業。&rdo;主將當然就是潘美,其用意一方面表示對楊業的親近和信任,另一方面也暗示楊業你的動靜自有人匯報上來,這是統治者一貫使用的互相牽制的手段。
雍熙北伐中,潘楊分任西路軍的正副統帥,攻克了寰、朔、應、雲四州,宋方記載都把這一戰績歸功於潘美名下。倒是《遼史》相關戰將的傳記都說&ldo;宋將楊繼業陷山西城邑&rdo;,只有《遼史&iddot;聖宗紀》說&ldo;宋潘美陷雲州&rdo;,可見西路軍戰功主要是楊業的貢獻。
七月,當東路軍潰敗、中路軍撤退以後,西路軍擔負起掩護四州居民遷入內地的重任。形勢對宋軍相當不利,遼將耶律斜軫率領十餘萬大軍正在尋機聚殲宋軍主力。楊業認為,遼軍勢盛,不可正面接戰,可以出大石路(今山西應縣西南),事先派人密告雲、朔守將配合,將民眾遷徙到石碣谷,我們再派強弩手千人扼守谷口,用騎兵在中路聲援,就能完成預定的任務。
但監軍王侁卻指斥楊業怯懦,要他出雁門關正面迎敵。楊業告訴他這是必敗之勢,王侁譏刺他說:&ldo;君侯素號無敵,如今領精兵數萬,卻逗撓不前,不要是別有企圖吧!&rdo;這時,主帥潘美在一旁不置可否,對王侁的主張表示默許。
楊業只得出戰,悲憤的說:&ldo;此去必定不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