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透過這種邊境掠奪戰,大批漢地居民被俘北上,也頗有漢族降將和士吏歸附契丹,中原封建文化的影響自然滲透進契丹社會經濟中來。遼太祖採納了韓延徽等漢人謀士的建議,對掠至契丹的漢人另置州縣安頓,這些州縣有的還&ldo;不改中國(即中原)州縣之名&rdo;,例如為原從檀州擄來的漢人再置&ldo;檀州&rdo;(在今遼寧康平東南),為原從薊州三河縣俘掠的漢人重建&ldo;三河縣&rdo;(在今遼寧瀋陽)。這種做法略似東晉南朝的喬置郡縣,也算是一種歷史的借鑑吧。
在這些州縣中,有的直屬國家,有的則是由契丹貴族將俘略、受賜的人口和自己原有的奴隸、部曲在領地上建立起來的頭下(亦稱投下)州軍。規模次於州、軍的還有縣、城、堡各級。頭下州軍促成了草原上大批定居點的出現,使中原農耕經營方式在遊牧地區星羅棋佈的生根發展。
頭下州軍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具有兩重性,即依附於本頭下的契丹領主,又隸屬於朝廷。州軍的節度使由朝廷任命,刺史則由領主向朝廷提名自己的部曲擔任。頭下州軍的屬戶由部曲和奴隸兩部分構成,奴隸所佔比例隨著契丹封建化的推進而日趨減少。部曲是具有依附身份的農名和牧民,既納課於領主,也納租於朝廷,故而也稱二稅戶。在頭下州軍裡,暫時處於落後狀態的契丹領主,不可能改變大量被俘漢族居民的農耕經濟生活,只能採取中原習用的生產方式,來統治和剝削他們,但最終卻被所征服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影響,迅速向封建制轉化。
漢地未易輕取,而被俘掠來的漢民安置在遼河中游,也引起與其東北為鄰的渤海國的衝突。遼太組對其覬覦已久,而每次興兵南掠,又唯恐渤海在其背後偷襲搗亂。天贊四年(925年)冬天,遼太祖傾師東徵渤海,進圍其西部重鎮扶餘府(今吉林四平),四天即將其攻克。僅用六天,大軍團團包圍了渤海都城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西南東京城)。三天以後,渤海國王大譔請降,時為天顯元年(926年)正月。遼太祖將渤海國改為東丹國,即東契丹之意,冊封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亦號&ldo;人皇王&rdo;。
其後的六個月,遼太祖始終未離開過東丹國,一方面進討拒不歸附或降而復叛的渤海殘餘勢力,一方面就地考察如何統治這片新徵服的疆土。經其決策,東丹國保留原渤海國的政府體制和封建秩序,&ldo;一用漢法&rdo;。征服渤海,使契丹一下子攫得今東北東部以東至日本海的那一大片物產豐饒的土地,其成果遠比西征重大的多。不僅如此,契丹擁有這麼大的腹地,既佔有了控扼其未來對手女真族的據點,還徹底解決了南攻漢地的後顧之憂。其後七八十年間,契丹或許正是因此得以專力南攻的。
這年七月,遼太祖見東丹國走上正軌,便回師皇都,途中病死在扶餘城。
長期以來,評價歷史上對漢地社會經濟造成巨大創痛的少數民族政權及其領袖人物,偏見是始終存在的。且看《契丹國志》對遼太祖的評價,先罵了一通&ldo;人外而獸內&rdo;以後,也不得不承認:太祖&ldo;奮自荒陬,雄亦盛矣&rdo;。但對遼朝不但崛起朔方,而且立國久長,與後來的宋朝南北天下,卻發出了一連串的疑問:&ldo;豈天未厭亂,而淫名越號,亦可貼服諸人歟?&rdo;&ldo;雖曰人事,亦有運數存焉。&rdo;說遼的建立是&ldo;淫名越號&rdo;,是正統論在作怪。說遼太祖的所作所為&ldo;貼服諸人&rdo;,倒有點說在譜上。他順應了契丹民族統一的需要,已無庸贅言。
誠然,作為一個從部落聯盟向文明社會過渡階段的遊牧民族建立的統一國家,遼太祖及其繼承者發動的向外掠奪勞動力的戰爭,給周邊民族和華北漢地社會經濟以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