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第1/2頁)
吃青菜的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遺憾的是,他們錯了。雖然下令改善供應水平的人是他們的父親李世民,而想到他們,並提出請求的卻是太子李治。
不知道李治此舉是發自內心的憐憫與同情呢,還是政治工作的需要。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一舉動在李世民看來,無疑是為李治又增加了些好評:寬厚仁義,體恤他人,頗有人君之風!
事實上,此時李世民的心裡卻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想法。
李治雖有做一個賢明君主的潛力,但卻可能寬厚有餘,強硬不足,必要的時候下不了狠心。而楊妃所生的吳王李恪,卻是英明果斷,頗似年輕時的自己,加上他母親雖不是正宮皇后,血統卻是無比高貴‐‐隋朝公主,身份未必不如嫡子,也是可以託付大事的人選。
於是,在一次單獨的會面中,李世民便把積壓在自己心頭的這一想法告訴了最信任的大臣‐‐長孫無忌。
對於皇帝的這一想法,長孫無忌卻表示絕不可行。
見狀,李世民忍不住把一直以來壓在自己心頭的一大疑惑說了出來:&ldo;你如此反對立李恪為太子,莫非是因為他不是你的親外甥?&rdo;
或許這話在一定程度上說中了長孫無忌的心思,只是他畢竟是老江湖了,依然面不改色地說道:&ldo;儲君乃是國家的未來根基所在,不應隨隨便便地一換再換。下棋之時,舉棋不定很容易導致敗局,何況一國的儲君之選乎?況且,太子仁厚,是守成之良主。還請陛下深思熟慮之!&rdo;
不知道長孫無忌的這番話起了多大的作用,也不知道當時李世民的心中到底考慮過多少情況,但是這次談話後,結果是明確的‐‐李世民不再動立李恪的心思了(帝乃止)。
或許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長孫無忌的這番話,而是先前李世民親眼所見的朝中官員一致推舉李治為太子的情景。無論是發自肺腑還是有人事前安排,都足以證明擁戴李治勢力之強大。
決心既定,李世民便不再猶豫。為了讓他人不再產生什麼想法,當年年底,李世民召見吳王李恪,鄭重地告訴他:&ldo;父子雖是至親,但倘若兒子犯罪,觸及國法,為父也不能出於私心而庇護。當年漢昭帝即位之時,燕王劉旦認為自己年紀大,聲望高,打算篡位登基。然而此等不仁不義之舉,名不正而言不順,根本無人響應。朝廷一聲令下,劉旦就丟了性命。恪兒你作為君王之臣、為父之子,當引以為戒!&rdo;
&ldo;是!孩兒謹遵父皇教誨!&rdo;
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遺憾,李恪又繼續做他的王爺去了。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政治名利場比江湖還要險惡。李恪一直以自己在很多地方與英明神武的父親相似而驕傲,也由於同樣的原因一度受到父親的青睞,卻也因此成為了某些人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即使他已安於現狀。
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太宗皇帝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可以專心於國家政務了。
執政後期的李世民,常常喜歡登上掛有功臣畫像的凌煙閣,追思往事。其中,又以在魏徵畫像面前站立的時間最為長久。此事引得不少人是又妒又恨,於是爭相在皇帝面前說魏徵的壞話。
一天,李世民接到了一份奏章,突然變得憤怒不已。
這份奏章由何人所作,現已不可查證,但是內容卻是十分清晰的:魏徵曾把自己前後規勸進諫李世民的話,抄錄下來,給諫議大夫兼宮廷記錄官(起居郎)褚遂良作為起居注的原始材料。
這些話的內容,毫無疑問李世民是記得很清楚。他不是不能接受這些意見,但要說把這些事情一一記錄下來,再流傳後世他卻是很有想法的。朕都已經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