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榆關紅巖之戰在前,三路連勝在後,夏軍本該順風順水結束秦州戰役。
但在周柏逼迫和利益驅使下,秦州各大勢力再次聯盟,還是聚集起了一次大規模的正面對抗。
並且這次正面對抗,明面上是有優勢的。
一是主場作戰,北雁秦川之地形為憑,己方天然便多三分戰力。
二是兵力倍於正面戰場的夏王中軍,二十萬常年內戰磨礪的秦軍,其中大半老兵,對上十萬夏軍不會有畏懼情緒。
很多豪強包括軍中將校把榆關之敗推給燕建一個死人,至於田陽郡和原丘郡擋不住夏軍偏師也很簡單,其節度主力匯聚於北雁正面戰場,堅壁清野讓出部分城池罷了。
綜合以上分析,大軍士氣被鼓動,一時居然認為有勝機。
和部分人的樂觀不同,身為旭朝皇族旁系、秦州州牧的景衡對大夏國情知之甚多,他倒不認為能贏多少。
最開始制定的戰略目標就是允許小敗,爭取拖延更久,只要夏國無法一口吞下秦州,北境、西蜀、草原等地的大國必然會插手此戰,屆時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景衡能看穿雙方差距,意圖小敗拖延,秦州的節度也不全是愚昧蠢貨。
這些聰明人想的是隻要打一場,你夏軍無法鯨吞,後面談條件也從容許多。
岐黃山脈,北雁郡最大最長的山脈,靈變前就有靈脈蘊藏,為秦州大宗回雁宗所在山門。
靈變後,回雁宗投靠大旭朝廷,傾出力量支援,景衡手下道官一多半都是出自回雁宗。
如此賣力自然也有回報,岐黃山脈所有靈氣節點被其全據,氣運大漲下宗門道種層出不窮。
若是沒有周柏先前斬殺法相境太上,削落回雁宗半數氣運,恐怕在氣運之勢的積累下,第二名法相都能誕生。
岐黃山靈脈上品,誠為傳世根基,回雁宗極力要求州軍死守此地。
加上岐黃山脈是州衙重要靈物資源出產地,景衡便下令在此對上幾陣,先搬運山中靈物,視情況撤退。
十一月二十二日,山下平原地帶,兩軍對壘。
旌旗招展,一個又一個的軍兵方陣連綿不斷,最前面的軍卒都是鐵甲重鎧,刀兵擦碰間冷光四射,寒意叢生。
這是亂世以來,秦州經歷最大規模的戰事,就算是草原蠻子南下打草谷也不會打到這種程度。
夏軍十萬,秦軍二十萬,再配上輔兵民夫最有六七十萬人。
各色氣運混雜,搖曳的本命氣無法離體,天機混亂,任何士卒的命運在此時都顯得脆弱不堪。
不過他們產生的軍氣卻是半分不減,太過濃郁乃至於化作黑氣淤沉,覆壓方圓數十里,如同死亡的陰影,沉重而陰森。
萬馬齊喑,大戰的氣氛如同暴風雨前的寂靜,靜得彷彿能聽見各自心跳。
每個人的眼神都集中在雙方中軍,魚龍大纛和秦州牧的大旭龍旗各自高高矗立,一旦大纛揮動便是大戰開啟。
夏軍士卒們神色冷肅,並沒有任何緊張,他們只是緊握著手中的兵器,手指輕輕滑過尾端,感受著冰冷金屬給予的力量。
二十萬秦軍又如何,跟隨夏王作戰以來,他們何曾吃過敗仗。
秦軍一方前陣為最精銳的三千老秦邊軍,是大旭邊軍留下的老底子,被景衡作為依仗傾力培養,現在人均鍛體大成,後天高手足有千人之數。
三千老秦邊軍後則是諸節度的兩萬衙軍,個個勇武不凡,乃是消耗郡中氣運養出的強兵,甚至有先天大將。
定州是第一個布武的大州,夏軍武力之強秦州怎會不知,所以秦軍上來就令精銳前頂。
只要扛住最初的攻勢,憑藉人數輪換,就能打成消耗戰。
傷亡,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