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第1/2頁)
[美]奧託·普雷斯頓·錢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可夫在白俄羅斯戰役中的成就,可以歸因於他的非凡的個人品質和軍事才能。蘇聯《軍事史雜誌》1966年11月號一期的一篇文章描寫了他的這些品質:
在準備一次戰役的過程中,t&iddot;r&iddot;朱可夫總要和方面軍司令員和集團軍司今員一起研究問題,而且還同其他部隊指揮員一起研究問題,親自熟悉實際情況,特別是對敵人的戰線實施突破的地段的實際情況。c&iddot;&iddot;什捷緬科上將回憶了朱可夫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在白俄羅斯戰役中協調白俄羅斯第豆和第2方面軍的行動期間的工作情況。
他寫道:&ot;最高統帥部代表深入瞭解了每個集團軍的地段的地形。他考慮了各種可能性,以便能對所有的作戰方案共同加以研究,一再仔細地進行推敲。最後認識到,實施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任務的最佳方法是:合圍博勃魯伊斯克地域的敵人,然後殲滅被合圍之敵。這一攻勢的準備工作毫不遲延地根據已獲批准的計劃和最高統帥部代表的指示實施了,而最高統帥部則從它的預備隊中派出部隊來援助方面軍司令部。&ot;
什捷緬科上將在他寫的一篇關於白俄羅斯攻勢準備工作的文章中,也談到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工作情況。他寫道:&ot;當時,最高統帥部的活動,象往常一樣,是非常緊張的,而且並非總是坐在辦公室裡。這時候,最高統帥部代表們巳經在一些最重要的方面軍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在這些方面軍中,同當地的司令部一起解決有關準備和實施具有重大意義的作戰行動的問題。&ot;1
1&iddot;什捷緬科著《在向白俄羅斯突擊之前》,載蘇聯《軍事史雜誌》。1965年9月號,第44頁。‐‐原書注
什捷緬科說,戰後,有些方面軍司令員抱怨說,總參謀長和最高統帥第一助理常駐在方面軍,對於前線兵團首長產生了不良影響。什捷緬科說:
在一定程度上說,情況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從根本上說,我們覺得儘管有人提山這種批評,但最高統帥部代表在那種條件下所從事的活動本身就表明它是必要的。情勢要求在方面軍中必須有這樣的人,他富有經驗、擁有權威,能夠同方兩軍司令部一起就最重要的作戰行動,迅速作出決定,並幫助確保作戰行動的實施。&ot;
什捷緬科指出,朱可夫作為史達林的第一助理,是有充分理由經常到方面軍去的。而華西列夫斯基通常則寧願呆在他領導的總參謀部。&ot;可是,在這個問題上,最高統帥是不同任何人商量的。他顯然認為那種情況是正常的,因此,幾乎每次他們回來之後,他都要問他們打算什麼時候再回前線去。&ot;
到1944年6月26日,蘇聯人已經在其各個方面軍集結了龐大的陣容,共有部隊一百六十六個師和九個步兵旅,得到三萬一千多門大口徑火炮和迫擊炮、五千二百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六千架飛機的支援。
與德軍相比,蘇軍在步兵師和騎兵師的數量方面的優勢為3比1,而火炮和迫擊炮的優勢幾乎也是3比1。使德國人更加倒黴的是,蘇軍在坦克和自行火炮方面擁有四倍的優勢,而作戰飛機的優勢比這還要稍大一些。白俄羅斯第1和第3方面軍擁有四個方面軍的總兵力的三分之二,擁有全部坦克和自行火炮、飛機數目的四分之三。
到6月22日,蘇軍攻勢的準備業已完成。即將發起進攻之前,一些先遣營進行了威力偵察,以便獲得關於德軍防禦狀況的最後情報。由於這一行動在某些地段獲得成功,使紅軍一些部隊的戰術地位也得到改善,而且在許多地段上,這種偵察性的試探進攻發展成為總攻。
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於6月23日將其各集團軍的大部兵力投入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