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以後的孫傳庭大展拳腳,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七月,孫傳庭經過數戰,多次擊敗農民軍高迎祥部,終在子午谷設伏,將高迎祥部全殲。高迎祥,這個一度是明末農民起義最強領袖的&ldo;闖王&rdo;束手就擒。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一月,孫傳庭率部在陝西寶雞擊敗農民軍,並以&ldo;圍點打援&rdo;的戰術,在陝西潼關重創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只帶8人倉皇逃竄。孫傳庭乘勝追擊,又南進河南,在河南靈寶大敗農民軍&ldo;十三家聯軍&rdo;。眼見就要取得全勝,又是那個坑死盧象升的楊嗣昌,向崇禎提出&ldo;招安&rdo;,結果張獻忠等農民軍殘部被招安,徹底全殲農民軍的機會,就這樣功虧一簣。
楊嗣昌之所以和孫傳庭過不去,也是因為&ldo;路線問題&rdo;。作為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了&ldo;四正六隅十面網&rdo;的剿滅農民軍計劃,孫傳庭同意這一方略,卻堅決反對藉此方略增兵加餉,認為這樣是&ldo;以火澆油&rdo;。對&ldo;招安&rdo;的農民軍,孫傳庭更不放心,建議留部隊在當地監視,以防他們造反。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清軍入寇事件裡,孫傳庭也奉命入京救援,但楊嗣昌怕他立功,竟嚴令不許孫傳庭部出戰,戰後又主張將孫傳庭本人調離,留孫傳庭的部隊拱衛京城。如此&ldo;下山摘桃子&rdo;,把孫傳庭氣得急火攻心,竟致耳聾,但災禍還沒完,得病的孫傳庭請求告假,崇禎竟認為孫傳庭在推卸責任,一紙詔書把孫傳庭下獄。就在孫傳庭下牢獄期間,誠如孫傳庭所預料的,農民起義叛而復起,當年因楊嗣昌阻撓而逃生的張獻忠部再次扯旗造反,而&ldo;四正六隅十面網&rdo;的惡果也凸顯,被租稅逼得活不下去的農民紛紛響應,李自成也再次出山,聲勢浩大。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李自成橫掃河南,二圍開封,明王朝岌岌可危,無奈之下,崇禎只得再次啟用孫傳庭。但此時,孫傳庭苦心打造的精銳秦兵,已多被裁撤解散,重回陝西的他,手中只有1萬多新招募士兵,毫無作戰經驗。面對如此爛攤子,孫傳庭盡心竭力,死守潼關,他認為,只要潼關不丟,保住陝西,明王朝就能保住平定農民起義的機會。但崇禎卻瞎指揮,是年五月,崇禎連發詔書,催促孫傳庭進兵。帶著這支毫無作戰經驗的軍隊,孫傳庭在河南遭到敗仗,不得不退回陝西。他深知李自成下一步的目標必定是入陝,因此在潼關整頓城防,製造火器,意圖堅守。然而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明王朝再次嚴令孫傳庭主動出擊,和李自成決戰,孫傳庭接詔後痛哭道:&ldo;吾固知去而不返也。&rdo;明知必死的孫傳庭,開始了他人生最後一戰,八月十二日,在襄城之戰中,面對李自成的50萬大軍,孫傳庭再度戰敗,全軍覆沒下,孫傳庭單騎沖入敵陣,壯烈殉國。
孫傳庭的戰死,讓明朝失去了最後一支可以挽救危局的軍隊,和最後一個可以挽救危局的人,與盧象升一樣,孫傳庭不但是被瞎指揮坑死,更在死後遭到冷遇,一直到明朝滅亡,他都沒有得到崇禎的追諡。孫傳庭戰敗後,李自成輕易佔領了陝西,繼而東進奪取北京,滅亡了明王朝。
第二十二章 明末為什麼這麼窮
要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明末最主要的特點,那恐怕就是一個&ldo;窮&rdo;字。
明末最大的特點就是窮,尤其是末代皇帝崇禎在位的時候格外窮。先是政府窮,北方九邊的軍餉,除了遼東部隊可以保證足額發放(也經常晚發),其他的地區大都欠著。不管是打仗還是賑災,統統沒錢。當兵的也窮,拿不到軍餉就要鬧事,鬧事了就造反,造反了就要鎮壓,但連鎮壓造反的錢也沒有。沒有錢只能加稅,可老百姓也窮,交不上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