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
彭城大逆轉之後,項羽再次面對著大好的形勢。原本投降劉邦的各路諸侯,大多再次倒向了項羽,特別是一直牽制項羽的齊地田家,這下盡數向項羽投降。劉邦方面就糟糕多了。幾十萬大軍損失殆盡,父親劉太公和老婆呂雉也落入項羽之手。劉邦本人僅帶著幾萬殘兵退守河南夏邑縣。這時候一舉平滅劉邦,貌似是一馬平川的事。
危急之下,劉邦沉著應對,利用河南成皋一線的有利地形構築防線,打退了項羽的追兵,穩定住了戰線。這時候對他起到關鍵作用的,是他留在漢中&ldo;看家&rdo;的蕭何。蕭何不但穩定了他的後方,提供了充足的糧餉,更發動漢中百姓,為他送來了大量青壯兵源。特別是在公元前205年五月,蕭何送來的5萬關中青壯士兵抵達成皋前線,正是憑藉這支生力軍,劉邦在京索之戰裡打退了項羽的進攻,穩定住了戰線,喘過了這口氣。
但此時的局面對劉邦還是很不利。劉邦的北面,原本倒向劉邦的魏王、趙王、常山王、齊王,都已經盡數歸順了項羽,劉邦的正面是項羽的主力軍隊。兩面夾擊下,劉邦遲早會被項羽&ldo;擠&rdo;死。這時候劉邦做出了重要的決定,就是委派韓信為帥,率領3萬精銳北上,掃平北方諸侯。這其實是一個極其冒險的決定,如果項羽也分兵北進,支援北方諸侯的話,一旦韓信全軍覆沒,下一個恐怕就是劉邦了。
但是轉折再次出現了,項羽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成皋相持階段,項羽不斷調動兵力,對劉邦的成皋防線發起進攻。就在劉邦苦苦死守的時候,韓信在北方取得了突破,魏王、趙王、齊王相繼被韓信平滅。原本&ldo;楚漢相爭&rdo;的形勢,變成了項羽、劉邦、韓信三足鼎立。這時候韓信倒向誰,誰就是這場角逐的贏家。但韓信當年是遭項羽冷落的,劉邦對他卻有&ldo;知遇之恩&rdo;,這時候項羽再去拉攏,一切都已經晚了。到公元前204年初,項羽經過苦戰,終於突破了劉邦苦苦堅守半年多的成皋防線,一舉拿下成皋,劉邦敗逃回關中。然而,就在項羽準備一鼓作氣,徹底剿滅劉邦的時候,他戰略判斷失誤的後果再次遭到了報應:已經投靠劉邦的彭越進兵蘇北,奪取了睢寧,迫使項羽兩次回兵救援,結果,劉邦趁機反攻,再次收復成皋。強攻半年,項羽等於是原地折返跑,白白損失大量兵馬,勞而無功。此後,雙方以廣武山為界相持,誰都不能前進一步。
但劉邦不動可以,項羽不動卻是不能。因為常年戰亂,楚地生產破壞嚴重,物資供應能力大大不足,外加駐守江西九江的英布也背叛了項羽,導致項羽後方供應斷絕。到了公元前204年十一月,彈盡糧絕的項羽不得不答應和劉邦議和,雙方以河南滎陽&ldo;鴻溝&rdo;為界,罷兵休戰。
滎陽議和之後,項羽其實已經失去了爭天下的主動權,此時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已為劉邦所有,韓信、彭越、英布3人都已歸順劉邦,之後劉邦冊封3人為王,更令其死心塌地效力。以項羽此時的軍事力量,喪失良機的他和劉邦爭天下是遠遠不夠的。但劉邦想一舉平滅項羽卻也難,楚軍的戰鬥力原本就高於漢軍,楚漢相爭多年來,項羽幾乎打贏了大多數的野戰,主力決戰的戰役,劉邦更輸得一塌糊塗,劉邦只是憑藉戰略上的高明,以及聯合各路諸侯的力量,才能與項羽抗衡。此時項羽北進難,劉邦想徹底平滅項羽同樣難,如果項羽策略得當,據楚地而割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項羽的失策,就是對劉邦背盟估計不足。和議之後,項羽隨即率軍東撤,如果他能平安撤退到他的大本營江東五郡,劉邦將很難再有平定項羽的機會,所以借項羽東撤的機會發動突襲,是消滅項羽的最佳時機。劉邦果然這樣做了。公元前202年十月,劉邦親率大軍,追擊項羽至河南固陵。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