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珅不由得苦笑一聲,廿年來,自己看似權傾一時,可是哪一刻不是時時提防,小心翼翼,既要提防皇上龍顏大怒,自己丟官棄爵不說,頂上人頭說不定還會搬家,又要提防政敵阿桂,劉庸、紀昀等人的攻擊和嘲笑,關鍵是到頭來還落得個奸詐貪婪名聲,結局甚至是被主子賜死,自己為了片刻的風光斷送了自己的小命,箇中甘苦誰人知啊?
嘉慶怨恨和珅,急欲置和珅於死地,事實上,和珅不過是乾隆的替死鬼罷了,嘉慶應該懷恨的是乾隆而不是和珅,&ldo;十全老人&rdo;乾隆果然要求很權,既要名份,又要實權,既禪位於嘉慶,又獨自處理軍國大事,嘉慶鬱積滿腔怒火,但百善孝為先,他不能向乾隆發作,而且,他也不敢向乾隆發作,隨時可置他於死地,廢儲另立新君,而且,即使發作成功,也難免世人留下不忠不孝的口實,所以,嘉慶心中的怒火全轉移到了乾隆的代言人‐‐和珅身上。和珅無論怎樣受乾隆賞識,不過一介大臣而已,&ldo;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rdo;所以和珅自己也知道,和珅必死,自己一死,嘉慶可以確立威望可以侵吞自己家產,可以更好地剿滅白蓮教……。和珅還是苦笑,他也只能苦笑,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威風廿餘年尚不自知,虧自己自負聰明絕頂,到頭來不過是被乾隆當作弄臣,被嘉慶當作洩氣筒罷了。
和珅一生自負聰明絕頂,事實上,和珅或許是有點小聰明,但他卻是最笨的,他少年時受過儒家禮儀教育,應該沒有理由不知道為人君者的忌諱是什麼,而且,前朝的例子活生生地擺在那裡,鰲拜專權獨斷,康熙糾集一幫小太監要了鰲拜的老命;年羹堯擁兵自重,以功臣自居,結果被雍正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輪到和珅了,和珅其實和鰲拜,年羹堯沒什麼兩樣,都是以為自己控制了整個天下而洋洋自得,事實上,天下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不會掉在外姓人的手上,當然這與他們過分相信自己的權力有關,不過,應該說,他們最大的失誤在於沒有認清楚形勢,俗話說:&ldo;識時務者為俊傑&rdo;,上述幾個人自以為聰明一世,權傾一時,可是他們並沒有認清整個形勢‐‐無論他們如何專權,他們只不過是皇上大一點的奴才罷了,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主子,即使滿朝文武都服他們,但肯定是口服心不服,他們不可能獲得臣下的支援。
以今人的眼光來說,他們也還是沒有認清當時的形勢,當然,這有時候聰明的嫌疑,在明清時代,中國的封建集權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完善,已經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體系,外人是很難進入這個圈子的,&ldo;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檳,莫非王臣。&rdo;所有的東西都是皇上一個人的,其他人決不可能擁有這個世界。
當初,和珅肯定很得意別人叫他二皇帝,可是,天無二日,皇帝只有一個,二皇帝的唯一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死,當然,他可以做回奴才,做回臣子。和珅不會做回臣子的,尤其是嘉慶的臣子,所以,他只有坦然接受他前面的唯一一條道路‐‐儘管這條路沒有盡頭。可是不至於太悽苦,因為路上還有他的太上皇,乾隆。
獄中悽苦無聊,尤其是對於享樂已成習慣的和珅來說。和珅抬頭望著滿月,心想也該是元宵佳節了吧,往日自己一家人該其樂融融,而今,全家人生離死別,陰陽相隔,和珅心中悽苦,提筆寫下了《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
&ldo;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rdo; 和珅終於醒悟了,在封建社會,懷才不遇不是最大的悲哀,恃才傲物才是最大的悲劇。倘若他們沒有才華的話,他們會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的。
吟完兩首傷感的詩,和珅沒有哭,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