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拉氏決定仍然像上次一樣,派人逃出熱河去京城送信,把奕調到熱河行宮共商大事。
就這樣,那拉氏說動了鈕祜祿氏,兩人寫了一份密旨,針上&ldo;御賞&rdo;與&ldo;同道堂&rdo;兩枚印章,準備派人送往京城。
誰去京師送信呢?這可是一件膽大心細而又有生命危險的事。張德順因上次去京城送信和營救奕引起了肅順等人的注意不能再去了。醇王爺不合適,他是親王,樹大招風,肅順對他看管得很死。想來想去終無合適的人員。
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和安德海商量,定下一個苦肉計。
那天,安德海故意向肅順的親信劉二壽洩露一個秘密,說先皇從北京逃出時因一時匆忙把傳國御璽忘在後宮了,只帶了隨身使用的兩枚小印章&ldo;御賞&rdo;和&ldo;同道堂&rdo;,因此在臨終前把&ldo;御賞&rdo;印章傳給了鈕祜祿氏太后,把&ldo;同道堂&rdo;印章傳給新皇上。究竟御璽在哪裡誰也不知道,可能忘在乾清宮,也可能忘在暢音閣與圓明園,或許丟在逃難的路上。
這事本是兩位太后和安德海三人合謀的苦肉計,根本就是故意放出去的謠言,引肅順等人上鉤的。
可是,劉二壽把安德海的話偷偷告訴肅順時,肅順也是一怔,仔細想想也有道理,自從鹹豐離開圓明園就沒有再見到皇上使用過御璽。肅順又驚又喜,決定以御璽丟失為由要挾兩宮太后放棄自己參政的大權。
肅順果然中計。他到兩宮太后那裡,以頒詔天下為名請求太后使用御璽。貞皇后當時就喝斥了他,說遵從先皇遺願,以&ldo;御賞&rdo;和&ldo;同道堂&rdo;兩個印章為一切疏章諭旨的印記,傳國御璽不得隨便使用。
肅順只是冷笑,他心中有了數,知道傳國御璽果然不在太后那裡,決定冒險行事圖謀大計。
肅順剛走,兩宮太后就把安德海找來,命人痛打一頓,然後下令派醇親王奕押解安德海回京交內廷處理。
起初,肅順等人不同意讓奕押解安德海進京候審,甚至不同意讓安德海押回京城。雙方爭執許久,最後是彼此各退讓一步,由肅順派人押解安德海回京。
就這樣,安德海才回到京師,等到肅順的兩名親信把安德海交到留京的內務府總管大臣寶鋆總管太監崔長禮後,安德海才取出兩宮太后的懿旨,說有要事拜見恭親王。
寶鋆哪敢怠慢,立即把安德海送到恭王府。
奕接過安德海送來的兩宮太后懿旨,放在桌上拜了拜才正式展讀,只見上面寫道:
著恭親王安頓守京事宜後,準奉熱河行宮拜謁梓宮。欽此。
奕看罷懿旨,心中大喜,又詳細詢問了熱河的情況,知道熱河的形勢較先前更為急迫,知道此行的責任重大,更不同於上次赴熱河,事事必須考慮周全。
奕出發前又把老王爺綿森叫到府上,請求指點迷津。綿森分析了當下情況,認為奕必須先了解一下兩宮太后的意圖再作下一步行動。
奕說道:&ldo;從安德海傳來的口信看,兩宮太后為了與八大臣分廷抗爭,有聽政的意思,王爺以為如何?&rdo;
綿森仔細地考慮許久才答:&ldo;我朝母后聽政一事尚無前例,就是德高望重的孝莊皇太后也沒有做到這一點,必須慎重行事,只有想出萬全之策方可付諸實施。否則,會引起眾忿的,不但八大臣反對,只怕其他官吏也不會贊成。&rdo;
奕為難了,&ldo;我和奕均被大行皇帝排除在顧命大臣之外,無權參與皇上的內延之事,如果兩宮太后不能聽政,只怕大權旁落,幼皇受制於八大臣,後來想挽回恐怕就更難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