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超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榆樹皮,唐植桐聽說過,很多人災年的時候會以此充飢。
如果災情嚴重,會說一句“榆樹皮都被吃光了”……
榆樹皮其實是榆樹外皮與中間實木中間薄薄的一層皮,含有澱粉。砍開外皮,用小刀一點點刮下或撕下,陰乾上磨,磨出來再摻上一些野菜、樹葉食用,不好吃,但有果腹感,就是食用後大便困難,以至於得用手扣……
唐植桐兩輩子都沒吃過這玩意,這些話還是聽村裡的一老奶奶講古說的。
聽村裡其他老人講,這位老奶奶老家在孔子故里那邊,鍊鐵的前一年造了澇災,轉過年頭又是一場大旱。加上浮誇、虛報、各種大建設的緣故,天災人禍導致僅有的一點收成爛在了地裡,所以這邊饑荒來的更早一些。
聽老奶奶講,那年冬天榆樹皮4毛錢一斤……
二次投遞結束,唐植桐回到支局,直接跟鄭所請假,用的理由是探親。
有郝處的關係在,雖然現在正是投遞繁忙的時候,但鄭所依舊批了假。
從支局出來,唐植桐直奔火車站,拿著鄭所給開的介紹信去買票。
火車站在正陽門外東側,俗稱前門火車站,等明年南城根那邊新站完工,才會搬過去。
唐植桐看到一種說法,說火車站怎麼會在城裡、市中心?規劃有問題啊!
說這種話的人,是不瞭解這個年代,拿以後的發達交通套在這個一窮二白的時期。
火車,從建國到以後,一直都是最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價格由上面定,不允許貴,否則鐵老大何至於虧損?
之所以很多過車站建在市中心,是考慮到旅客探親、旅遊、出差方便。下了火車,近的地方走兩步就到了。
能省一點是一點,這些上面在規劃的時候就為百姓想好了。
據說當時車站是否繼續保留在正陽門附近,曾有過爭議。社會還沒安定,而正陽門離中樞太近,存在安全隱患,有人建議搬遷。最後上面一錘定音,不搬,要讓人民一下車就看見那座城樓,要讓人民一下車就能看到祖國的心臟,要讓人民知道大家是站在一起的!
之所以今年搬到南城根,是因為前門火車站已經滿負荷運轉,為了滿足運輸載客需求,不得不搬,不過新舊車站距離並不遠,新車站在舊車站東2.5公里處。
火車票是手寫的那種,售票員需要手工在上面寫上乘坐資訊,還有日期,最後貼上座位號,甚至還要計算票價,購買這樣一張車票需要10分鐘,最快也要5分鐘,所以買票的隊伍很長。
唐父老家泉城,既然是探親,就先買到泉城,到車上再想辦法去孔子故里。
前門車站到泉城車站496公里,硬座票價1.66元,特快車,三日內乘坐有效。
火車票是硬板式,一種設計簡單、紙面泛黃的小卡片,它的票面長度不到6厘米,寬度只有2.5厘米,用線條數量和底紋顏色來區分快慢車和軟硬座。
現下車次沒有那麼多,很多地方一天能有一趟就已經很不錯了。
唐植桐打算明天上午就走。
<center></center>
等回到家,天已黑頭,張桂芳問兒子為啥回來的這麼晚。
唐植桐又撒了個謊:“媽,昨晚我夢見奶奶了,奶奶讓我回家看看祖墳。早上走得急忘記跟您說了,我下午跟單位請了假,跟同事借了五塊錢,已經買好了明天的車票。”
“你自己行不行?你這孩子,這麼重要的事也能忘。”張桂芳不疑有他,她是真信託夢一說,“快吃飯吧,我給你收拾收拾,帶些飯,路上別餓著。”
兒行千里母擔憂,張桂芳也不例外,她把擔憂放在了心裡,也把關心放在了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