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所以第一堂課就引來這麼多人來聽,大多數學生也都是出於無奈。
截止到程諾所處的時間,算上北平大學全國也就3所公立大學,高等教育資源十分匱乏,直到1921年情況才有所好轉,即擴充到6所。
北平大學生之間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北大老,師大窮,唯有清華可通融。”
先說北平大學老,指的是它的歷史老,學生老,教授老。
歷史老很容易理解,它是戊戌變法失敗後唯一留下來的產物,也是國內最早的國立大學。學生老則是早期入學年紀普遍都比較大,不少都是結婚後來繼續求學的,舉個例子1913年陳漢樟以成績第一從中國史門專業畢業時,年紀已經到50歲了,這放在後世也是非常罕見。至於教授老,也是指老師的年紀普遍較大。
再說師大窮,即字面意義上的“窮”,只不過不是學校窮,而是學生窮。
前身作為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歸著政府管,窮肯定不會窮到哪裡去,教學經費是有保障的。但因為它是師範學校,按章程免收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一年能省下100多塊大洋,入學只需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即可,所以很多寒門子弟都選擇它作為求學的首選目標。
最後再來說說慶華可通融,作為庚子賠款建的學校,當然是非常有錢。
此時的它嚴格意義上不是一所大學,更多的是作為“留美預備處”,學生完成高等學科後不是大學畢業,而是插入美國的大學,從它不歸教育部管而歸外交部管,便能理解其內涵。其中學校的絕大多數老師都是外國人,自恃高人一等,與學生們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好在去年就開始籌備建立完全大學,可惜得到批准的8年後才算完全成立大學部。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慶華又是這幾個院校裡校風最好、校紀最嚴的。到什麼程度呢,每個人的手巾、臉盆都要做好標記擺放,髒了就要受罰。每天必須按時吃飯,飯桌上有學號標示,缺席要被處罰。學生身上只允許帶少量的零用錢,每一分每一角都要記賬,月底學校還有專門機構對賬本核實。
每一絲細節都被要求的明明白白,但凡違背一條,輕則批評,重則緊閉記過乃至開除。慶華四大哲人之一的潘光旦就因為晚上害怕走夜路,在宿舍外面方便而被記小過一次。
絮叨了這麼多,其實核心思想就一個,那就是師資力量匱乏,尤其是稀缺優質的國人教師。
不管是出於好奇也好,還是真心求學也罷,對於這些學生,程諾都一視同仁,講課深入淺出,臨下課特意留下十分鐘作為提問答疑時間。
在眾人還在猶豫時,一個學生率先舉手,得到允許後站起身鞠了一躬:“程教授您好,我是慶華學校的高志偉,謝謝您把最前沿的數學知識教授給我們,內容生動有趣,但拋開專業知識我一直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數學是什麼,以及能為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帶來什麼?”
程諾笑了笑,讓這個學生先坐下,短暫思忖後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數學究竟是什麼。”
稍稍停頓一下,又接著書寫幾行字,完畢後轉身向學生們介紹:
“我以數學公式推導來舉例,一切科學——內容=科學,數學+某種內容=某種科學,所以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即一切科學之母。自然科學方面,可應用於天文、物理、化學、地質等,社會科學方面,經濟、保險、會計等也離不開數學,其他學科如國畫方面學習透視,音樂學習音律也都少不了他的參與”
“由此,第二個問題就很容易解釋了,近世戰鬥工具之銳利,建築工程之新奇,莫不以此一科為推進之原動力。”
話說到這裡,程諾朝剛才提問的學生笑了笑,和藹地詢問:“高同學,你剛才說你是慶華學校的,那是否可以說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