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1/2頁)
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以當李自成進入北京城的時候,就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京城大劫掠。怎麼劫掠?他進入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已經可以當天下之主,成為大順皇帝了。可是他幹了一件事:他把北京城所有有頭有臉的人全部抓起來,敲詐他們的金銀,然後把所有的金子重新鑄成一塊塊的金餅運往陝西,他像只老鼠一樣,把所有的東西往老家搬。他壓根兒就沒想到他還要治理這個國家,他沒有這個概念,正因為他沒有這個概念,他才摧毀了這個帝國。
在歷史上,李自成是被稱為流寇的。什麼叫流寇?當時有個蒙古人,叫蒙如虎,他對流寇這兩個字最有感慨。有一年,大明皇帝命令蒙如虎征剿流寇,蒙如虎帶了兩萬多騎兵,開始狂追流寇,花了六個月追了七千裡,所有的戰馬統統累死,所有計程車兵都得了使人上吐下瀉的腹瀉,最後只能拉了老百姓家的驢充當戰馬。在這六個月幾千里的追擊中,卻未逢一戰,始終沒追上流寇。這流寇簡直比老鼠逃得還快,追不上。為什麼逃得這麼快?因為在李自成看來一切都是靠不住的,所以他不需要根據地。正是因為李自成的這種人生哲學,他即使到了北京城,也以摧毀北京為第一要務,而沒有絲毫的建設思想。
第七章 李自成vs崇禎
當李自成和崇禎皇帝兩個人的人生性格形成之後,就以遼闊的大明帝國為舞臺,展開了劇烈的衝突。這種衝突,表現在李自成盡其可能地履行一個破壞者的使命,他的人生哲學是一切都是鏡花水月,都是靠不住的,能吃的趕緊吃掉,能喝的趕緊喝掉,能用的趕緊用掉,因為今天你不吃不喝不用,明天就沒了。他幼年的成長經歷切切實實地這麼告訴他。當他的性格彌擴到整個帝國的時候,他行使的是對帝國經濟的徹底摧毀。
而崇禎皇帝呢?他在履行一個修復者、一個建設者的責任,可是他的性格註定了他無法與人合作,他無法信任他的任何一個臣子,他已經習慣於推諉責任,習慣於逃避現實。
史書上曾記載,就在李自成禍亂中原的時候,遼東後金的努爾哈赤崛起了,此時的大明帝國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無法同時在兩個戰場上展開戰爭,必須捨棄一個。從帝國的角度來講,能放棄的必然是境外戰爭,它必須要集中全部的軍事資源,保持國內的穩定,消滅李自成。於是兵部尚書就受命和努爾哈赤進行會談,雙方商議和平。這樣做是符合崇禎皇帝利益的。
但是這個訊息卻不慎走漏了,朝中大臣趁機鬧事‐‐這些鬧事的臣子我們稱之為&ldo;愛國賊&rdo;,反對議和,抨擊說主張議和就是漢奸,就是賣國賊。群臣氣勢洶洶地來質問崇禎皇帝:你身為皇帝怎麼可以賣國呢?此時的崇禎皇帝是可以行使皇帝的威嚴的,只需一拍桌子,宣告:我是帝國的所有人,我掌握帝國的權力,我必須在兩個戰場之間選擇一個,選擇國內戰場,放棄國外戰場,是對我有利的,我必須這樣選擇,你們誰敢給我出來鬧事?可是崇禎皇帝的表現不是這樣,他的表現是:跟後金努爾哈赤議和?這個事我不知道,這是兵部尚書的自作主張。
將兵部尚書推出去承擔責任,崇禎皇帝算是以一個愛國皇帝的身份,體面地坐在龍椅上了。然而他這種逃避現實、推諉責任的性格,卻導致他輸掉了一個帝國。反觀他的對手李自成,在破壞方面不遺餘力、盡心盡力,徹底摧毀了帝國。
這預示著什麼?這預示著大明王朝的皇權遭受到空前的摧毀,造成了巨大的權力真空,而摧毀者又沒有絲毫的建設意識,只管毀滅。當這種權力真空出現的時候,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其他權力來填補,什麼地方有權力?只有在北方,在女真人的部落裡,在後金,在努爾哈赤的手裡,他們有一個滿人的軍事武裝集團。就這樣,明帝國的滅亡導致了一個權力位置的空缺,而清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