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群臣見皇帝臉色不好,都保持沉默,誰都不願意第一個發言。長久的沉默中,朱祁鈺自己也頗覺尷尬,於是主動詢問寧陽侯陳懋的意見。
陳懋字舜卿,早年隨父陳亨參與靖難之役,之後立功封寧陽侯,鎮守寧夏、甘肅等地,並屢次跟從明成祖朱棣遠徵漠北。之後又跟隨明宣宗朱瞻基徵討平定朱高煦叛亂。明英宗時期,負責鎮守甘肅。他是唯一一位以靖難之役功臣身份封侯並活至現在仍保持爵位的侯爵,且因其女是明成祖妃子,可以說是朱棣的岳丈,為在世的皇親國戚中輩分最高者,無人能及。
陳懋雖是武將,飽經世故,卻尚有忠直之心,當即表示贊同鍾同的提議。
明景帝朱祁鈺見陳懋不開竅,很是惱火,便轉問吏部尚書王直的意見。王直很想直言,但又擔心由此惹來大禍,於是老謀深算的他先&ldo;引罪求罷&rdo;。朱祁鈺自然說直言無罪,於是王直表示贊成鍾同。
朱祁鈺很不高興,又詢問其他大臣的意見。眾大臣都默不作聲,就連一向為群臣先的兵部尚書于謙也保持緘默,從始至終未發一言。
朱祁鈺本指望有人出來反對鍾同,卻不想陷入此等難堪境地,只好說&ldo;緩議&rdo;。明眼人都知道,所謂&ldo;緩議&rdo;,即是無限期拖延下去,直至不了了之。
隔了一日,禮部郎中章綸依照事先與鍾同的約定,再一次上書,陳言修德弭災十四事,以令皇帝之&ldo;緩議&rdo;無法緩下來。
章綸字大經,號葵心,樂清[1]人,出生在雁盪山麓南閣村。八歲入社學,燃枯竹為燈,夙夜苦讀,所詠《寒梅》詩:&ldo;梅生山谷間,不與群芳異。霜冷雪寒時,清香滿天地。&rdo;深受塾師章仲寅的讚賞,認為章綸將來&ldo;必樹名節&rdo;。
宣德六年(1431年),章綸入選府學,知府何文淵留署施教,學養大進。正統三年(1438年)中舉人,次年上京會試,於途中寓所撿到一箱金子。章綸家境貧寒,卻能拾金不昧,在原處坐候失主,傳為一時佳話。
就在這次會試中,章綸中二甲三名進士,授官南京禮部主事。景泰初,召為禮部儀制司郎中。章綸&ldo;見國家多故,每慷慨論事&rdo;,與同樣胸有大志的鐘同情投意合,結為好友。
與鍾同奏疏尚且婉轉不同,章綸上書語氣比鍾同直接多了:&ldo;孝悌者,百行之本。願陛下退朝後,朝謁兩宮皇太后,修問安視膳之儀。上皇君臨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親受冊封,是上皇之臣也。上皇傳位陛下,是以天下讓;陛下奉為太上皇,是天下之至尊。陛下與上皇雖殊形體,實同一人。伏讀奉迎還宮之詔曰:&l;禮惟加而無替,義以卑而奉尊。&r;望陛下允蹈斯言。或朔望,或節旦,率群臣朝見延和門,以展友於之情,實天下之至願也。更請復汪後於中宮,正天下之母儀;還沂王之儲位,定天下之大本。如此則和氣充溢,災沴自弭。&rdo;
明景帝朱祁鈺讀到&ldo;上皇是天下之父,陛下是上皇之臣&rdo;一句,拍案震怒,再也顧不得面子,下旨立即捉拿章綸和鍾同。
當時日薄西山,天光已暗,宮門都已經上鎖,不得出入。傳旨宦官便將聖旨從門fèng中遞出。
當晚,章綸和鍾同被錦衣衛逮捕,被關入著名的詔獄。明景帝朱祁鈺指名其心腹錦衣衛指揮盧忠監審,盧忠亦摩拳擦掌,一定要追究出幕後主使。章綸、鍾同備受酷刑,都只說意由己出,並非人授。
主審的刑部官員已得到司禮監大太監興安授意,一定要追究出章、鍾二人與南內太上皇朱祁鎮有勾結,因此用盡了酷刑和荼毒手段,&ldo;榜掠殘酷,血肉狼藉&rdo;,非逼迫章綸、鍾同招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