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趕來蒯府,於康迎出來道:&ldo;仍然沒有歹人訊息。&rdo;
朱驥道:&ldo;我倒是接到了歹人的信。&rdo;大致說了經過。
於康忙問道:&ldo;那鄭和下西洋寶圖在哪裡?&rdo;
朱驥道:&ldo;我也不知道,也許是在工部,也許是在文淵閣[13]中,又或許收藏在內府印綬監中[14]。&rdo;
於康問道:&ldo;為什麼鄭和寶圖會在工部?&rdo;
朱驥道:&ldo;當年鄭和下西洋所乘的寶船,全部由工部下屬造船廠承造,按理該收藏在工部。但是&l;七下西洋&r;是本朝盛事,寶圖收藏在文淵閣或是內府也說不準。&rdo;
工部亦是中央官署,位於兵部和鴻臚寺之間。文淵閣和印綬監則位於紫禁城中,尤以文淵閣為禁中之禁。
文淵閣之名始於明代,其閣亦始建於明初。明太祖朱元璋&ldo;始創宮殿於南京,即於奉天門之東建文淵閣,盡貯古今載籍&rdo;,此即文淵閣建閣之始。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仿南京已有規制營建北京宮殿,亦有文淵閣之建。
南北兩京文淵閣均位於皇宮中,起初主要用於藏書,如著名的《永樂大典》即貯藏於文淵閣。又是&ldo;天子講讀之所&rdo;,皇帝不時在此翻閱書籍,並召集翰林儒臣講論經史。明太祖朱元璋於此&ldo;萬幾之暇,輒臨閣中,命諸儒進經史,躬自披閱,終日忘倦&rdo;。明成祖朱棣&ldo;或時至閣,閱諸學士暨庶吉士應制詩文,詰問評論以為樂&rdo;。明宣宗朱瞻基也曾利用&ldo;聽政餘閒,數臨於此,進諸儒臣,講論折衷,宣昭大猷,緝熙問學&rdo;,並特撰《文淵閣銘》,述其盛況。
隨著明朝內閣制度的發展,文淵閣成為大學士等官員專門的入直辦事之所,不再僅僅是藏書之所,而是上升為秘閣禁地。閣門上還高懸聖諭,嚴申規制:&ldo;機密重地,一應官員閒雜人等,不許擅入,違者治罪不饒。&rdo;鄭和下西洋寶圖果真在文淵閣中的話,想在一日之內取到,無異於登天。
於康跺腳道:&ldo;寶圖若在工部官署,還勉強能想想辦法。若在文淵閣或是內府中,如何才能在一日內取到?&rdo;
朱驥道:&ldo;我也知道難辦,甚至不可能辦到,可對方就是這麼要求的,且態度極其強硬。岳父他老人家還未下朝,我不敢擅作主張,只好先來這邊看看。&rdo;又問道:&ldo;昨日你和楊塤一起回來蒯府時,可有發現他有什麼古怪之處?&rdo;
於康道:&ldo;沒有啊……嗯,一定要說怪的話,就是祖父他老人家先將我趕了出來,說有話要單獨跟楊塤說。&rdo;
朱驥忙問道:&ldo;他們說了些什麼?&rdo;
於康道:&ldo;我問過楊塤,他說只是關於營救玉珠之事。嗯,這麼說起來,還真是有點奇怪,他二人單獨在堂中說話,大概有一刻工夫。後來我聽到楊塤驚呼,再進去時,祖父已經不省人事了。而今人完全傻了,連我都認不出來了,只是不停地念叨玉珠。&rdo;
朱驥道:&ldo;楊塤人呢?&rdo;於康道:&ldo;在內室陪著祖父呢。&rdo;
朱驥便讓於康叫楊塤出來,肅色問道:&ldo;昨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rdo;
楊塤莫名其妙,問道:&ldo;什麼發生了什麼事?&rdo;
朱驥道:&ldo;昨晚你跟蒯匠官單獨在一起時,發生了什麼事?你必須得說清楚。&rdo;
楊塤道:&ldo;我已經告訴於康兄了啊,只是營救玉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