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襄陽炮及襄陽之戰參見同系列小說《戰襄陽》。
[10]朱高煦被生擒後,明宣宗朱瞻基起初沒有殺死這位皇叔,而是將他軟禁在西安門內,還將囚所稱為&ldo;逍遙城&rdo;,大有侮辱之意。朱高煦手下的六百多名文武官員被處死,另外二千二百人被發配邊陲。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六子)上書,請求赦免朱高煦父子。朱瞻基不但不準,還親自趕去逍遙城,想羞辱一下昔日威風凜凜的皇叔。當時朱高煦盤腿坐在地上,見了朱瞻基也不參拜,顯然內心不服。朱瞻基很沒面子,忍不住出言訓斥,但朱高煦恍若未聞。朱瞻基碰了個大釘子,悻悻轉身,打算離開。就在這個時候,朱高煦突然伸出一隻腳,將朱瞻基勾倒在地上。朱瞻基大怒,站起來後,立即命人將朱高煦用銅缸罩住。銅缸重三百餘斤,朱高煦力氣再大,也無法掀開。朱瞻基又命人用炭火燻缸,不久後,銅缸熔化,朱高煦被燒成了灰燼,諸子也全部被殺,朱高煦由此絕嗣。
[11]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其弟趙光義於&ldo;斧聲燭影&rdo;中即位(事詳見同系列小說《斧聲燭影》),極為可疑,時人及後世公認趙光義殺兄奪位,又迫害死了親弟趙廷美和趙匡胤諸子,終於得以名正言順地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到了北宋末年,半壁河山被金人所佔,徽、欽二帝被俘虜,成為宋朝立國以來的奇恥大辱。而當時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宋太祖借了金太宗完顏晟(女真名吳乞買,完顏阿骨打之同母弟)之手,報了當日刀斧之仇。而宋太宗的子孫們也相信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趙構幼子早殤,之後一直無子,太子人選因而成為突出的問題。朝野上下都為此議論紛紛,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宋太祖是宋朝的創造者,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繼承皇位。此時,到宋高宗趙構一代,血緣已經與宋太祖的子孫相當疏遠。因此,對於這種立太祖子孫為太子的提法,宋高宗開始認為是異想天開,往往是嚴加貶責。但是,突然有一天,宋高宗改變了主意。據說這是因為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帶著他,逆轉時光,回到當日的&ldo;萬歲殿&rdo;,看到了當日&ldo;斧聲燭影&rdo;的真實情景。宋太祖還嚴肅地對宋高宗說:&ldo;你只有把皇位傳給我的子孫,大宋國勢才可能有一線轉機。&rdo;於是宋高宗決定從宋太祖的後人中選拔皇位繼承人。夢境和傳聞也許是假,但宋高宗傳位給宋太祖的後代卻是真真切切的事實。宋高宗費盡心力,找來宋太祖的七世孫趙昚(宋太祖幼子趙德芳的直系後人),收為養子,並在日後退位為太上皇,將皇位傳給了趙昚,即為宋孝宗。
[12]又,正統初年,楊士奇曾經上疏稱瓦剌漸強,將為邊疆敵患,而邊疆尚缺兵馬,恐怕無法抵禦。御史請附近太僕寺關領西番貢馬並悉數供給。然明英宗又在大宦官王振大興兵馬徵討麓川,耗盡了明軍主力。楊士奇去世不久,也先果然入侵明朝,始有土木堡之變。
[13]古代科考,士子被錄取後,稱監考官員為座師,自稱學生,因而形成師生關係。這種師生關係極容易在朝中形成朋黨。宋朝時,皇帝加強了對取士過程的控制。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六年(973年)起,殿試正式成為定製,取中的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最後的名單和名次也由皇帝欽定,因而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ldo;天子門生&rdo;,而不再是考官的門生,由此減少考官同士子結黨營私的可能性。殿試結束後,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然後由皇帝賜宴瓊林苑,史稱瓊林宴。凡於殿試中進士者均立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
[14]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元朝廷派工部尚書賈魯為總治河防使,徵發十五萬民工和兩萬軍隊,打算治理黃河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