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第1/3頁)
煙波蕭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心有慼慼焉的點頭,這個問題其實在大唐也存在,武則天是怎麼在身為李世民小老婆之後又進了李治的後宮的,我離大唐十分遠,久沒聯絡,沒法看現場,但根據我那不太靠譜的記憶,似乎就是武則天去了一個寺裡剃了光頭做了尼姑然後……明明正史就在眼前上演可我偏偏只能不靠譜的猜,這感覺也是夠了。
反正吧,就是去寺裡走一圈,再出來的時候,先前的經歷就被洗掉,又是新新鮮鮮一個人了。
&ldo;若只是如此,也就算了,偏偏他們還不知滿足,野心勃勃。&rdo;國王嘆息著,講述了一段往事。
每次王權更迭的時候,總是伴隨著權利動盪。有人順順利利的從二把手晉升為一把手,也有二把手不那麼幸運,有幾個不省心的兄弟想要把他拉下來自己取而代之的。
國王就不那麼幸運,有了糟心的兄弟。
他是長子,然而天生就是務實的性格,雖然也受了家庭薰陶,可明顯他的防禦罩比較厚,雖然也熟讀佛法經文,但也只是熟讀,於信仰上並不那麼熱衷。而他的幾個弟弟,則比他忠誠狂熱的多,別管那是真心信仰還是為了獲得老國王的歡心而做的戲,反正,那幾個弟弟在老國王那裡比當時還是王太子的國王受寵多了。
不過老國王顯然還有一份理智,依然堅定的把王位傳給了當時的王太子,現在的國王。
&ldo;他們勾結了寺中僧人,在寺中藏匿了糧糙馬匹武器,準備把我取而代之。&rdo;國王語氣淡淡的說著他的兄弟,&ldo;那些寺中僧人,因為那些年我與他們不算親近,並未一心討好,便用我父王以及我從國庫裡撥出的錢物資助了我的弟弟們。這種作為,哪裡還有一點出家人的模樣?也不過是打著出家人的名號,假作出家人的樣子,一樣的爭權奪利,一樣的費心算計,因為披了一層還算高貴的外衣,反而讓我覺得更加噁心。&rdo;
我卻想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國王心中自有算計,果然不是被僧人衝撞了幾句就頭腦發熱要滅僧的。
&ldo;可他們不知道,我對他們一向有防範之心,也小看了我對國家的掌控力,最終陰謀不了了之。&rdo;國王冷笑,&ldo;我順理成章的減除了對他們的額外優待,果然不出幾年,民間就傳來了對我的怨懟之言。&rdo;
我只能說,這僧人一直以來被捧得太高,把一切當做了理所當然,當待遇被收回的時候,想要他們不抱怨,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那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得道高僧。
&ldo;這就算了,些許民怨,只要我用心治國,百姓日子好了,他們總會知道我的好。但那些僧人不該在發覺我心意不會變之後,去蠱惑太子。&rdo;國王的聲音帶著冷意,&ldo;這是我的國家,不是那些僧人的。&rdo;
第116章
我就以這樣一種先前從來沒想過的方式搞清楚了國王看似簡單粗暴的滅僧行為背後的前因後果, 不得不感嘆歷史的相似性。
大概是這一路上看多了不是虔心信仰就是腦袋有坑的國王,一開始我雖然是打算弄清楚滅法國國王會這麼做的原因, 但實際上,我心裡已經把答案劃到了一個大致範圍內,甚至即使猜測這裡面如果有內情但要是國王對我說就是因為有僧人對他不敬才大發王霸之氣, 我大概也是會信的。
但是沒想到,國王會給我這樣一個靠譜的理由。
沒錯,我覺得這個理由非常靠譜,或者說是有理有據, 前因後果俱全, 一點都不蛇精病。
我這才想起來, 同樣的事,已經發生過兩次了, 而且是在百多年前。
那時候還沒有大唐,隋朝也沒影, 北魏和北周的皇帝都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