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頭兒,你這麼說就埋汰兄弟們了。&rdo;酒過三巡,已然微醺的羅彪粗著嗓子道,&ldo;大夥心甘情願跟著你幹,豈是貪圖那點功名?是因為老大你做人仗義!再說了,我們這些人,家裡頭都是種田的、打鐵的、殺豬的,生下來就是賤命一條,這輩子混成這樣已經知足了,對功名利祿早就死了心!&rdo;
其他弟兄也紛紛附和,都說他們的命不值錢,只要能跟著蕭君默幹,掉腦袋也無怨無悔。
蕭君默頗為感動,端起酒盅敬了眾人,然後一口喝乾,朗聲道:&ldo;弟兄們也不必妄自菲薄,出身不好又如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男兒立身,憑的是真本事。要我說,你們都是真男兒,比那些空腹高心、卑劣無能的權貴子弟強多了!&rdo;
&ldo;話是這麼說,可這世道,就只認出身,有本事的不如會投胎的!&rdo;羅彪打了個酒嗝,&ldo;從古到今,哪朝哪代不這樣?古人那話怎麼說來著,什麼&l;如泥如雞&r;的?&rdo;
&ldo;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rdo;蕭君默淡淡苦笑,接過話頭。
&ldo;對,就這話!&rdo;
眾人聞言,也不禁搖頭苦笑。
這句話出自東漢末年的民謠,原話前面還有一句:&ldo;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rdo;兩漢的選官制度主要是&ldo;察舉制&rdo;,即由地方官對當地民眾進行考察,以品行為標準,以鄉評為根據,把人才選拔出來,向中央舉薦。&ldo;秀才&rdo;&ldo;孝廉&rdo;指的就是被選舉的有學問、品行好的人才。察舉制從漢文帝開始施行,一直沿用到東漢末年,其本意是消滅特權、破除世襲,不料後來又造成了新的特權階層和變相世襲。到了東漢末年,察舉制更是流弊叢生、不堪一問,選舉出來的往往是無德無才之人,因此便有了上述民謠,以諷刺當時的社會現象‐‐被選舉的所謂秀才卻不學無術,所謂孝廉也不孝順父母;寒門子弟縱使德才兼備,也只能活在社會底層、骯髒如泥,而士族子弟往往身居高位卻昏庸無能、怯懦如雞。
&ldo;我朝號稱吏治清明,以科舉取天下士,&rdo;眾人中一位年紀最長的下屬嘆道,&ldo;可到頭來也只是面子上好看罷了。寒門子弟就算考上進士又如何?吏部銓選那一關就能把你活活卡死!我有個同鄉,家境貧寒,又生性耿介,不願阿附權貴,貞觀二年就中了進士,結果年年到吏部赴試卻年年落空。現在都四十好幾了,還是一介白衣、兩袖清風,窮得都快要飯了,全靠我們這些同鄉接濟才沒餓死。&rdo;
眾人一聽,都觸動了心中的不平,於是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借著酒勁大發牢騷。蕭君默在一旁靜靜聽著,雖明知這些牢騷有抨擊朝政之嫌,卻未出言阻止,因為他今天宴請眾人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們傾吐怨氣。正所謂不平則鳴,雖然他們的牢騷無法改變任何現狀,但發洩出來總比憋在心裡痛快。
&ldo;頭兒,&rdo;羅彪又灌了好幾杯,睜著赤紅的雙眼對蕭君默道,&ldo;你讀書多,跟弟兄們說說,為啥千百年來,老祖宗就不能想個什麼好法子,讓這世道變得公平一點?&rdo;
&ldo;老祖宗不是沒想過,&rdo;蕭君默淡淡笑道,&ldo;只可惜再好的法子弄出來,不用多久就走樣了。&rdo;
&ldo;為啥就走樣了?&rdo;羅彪一臉不解,其他人也紛紛看向蕭君默。
&ldo;遠的不說,就說漢代吧。兩漢實行察舉制,本意就是想破除先秦以來的貴族世襲制,然而察舉之權是在地方官手上,而一個家族中只要有人當過郡太守,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