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帝乃太/祖之子,這已是第二世了,那麼四世便是太子之後,太子如今才出生,雖看不出什麼來,但自己將來親自教導的孩子,絕不可能昏庸至此。便是太子昏庸無能,只要自己將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好,那麼大梁朝也不可能終結在孫子的手裡。
武帝因此動怒,言辭激烈。那觀主不但不懼,反而繼續說:四世而亡,也非只是朝代,而是武帝這一血脈也會斷絕,皆因武帝屠戮血親,壞了龍基,因果迴圈自有報應,一飲一啄全有前定。
武帝屠戮血親,自己煞星鎮魂,壓得住這血腥冤魂,可福德不修,禍及子孫,他的後代也為奪皇位,也會相互屠戮,血脈斷絕。
言及此,天色大亮,日破芸初,武帝氣怒之餘得急報匆匆而去,只想戰後再來找這個老牛鼻子算帳。可後來不管武帝帶著鎮國將軍走了多少次山路,去了多少次山頂,都再也找不到那個道觀,向附近的人打聽,從來沒有人見過那個道觀,反而是有人在雷電交加的那夜,看見山上盤旋著一個金龍。
後來平西南,掃蕩邊關,所有的一切都讓那個觀主言中。武帝更是重視觀主後來之言,文景帝五歲便被立為太子,馬上馬下都是,文韜武略都是武帝一手教出來的。
武帝對嫡長子的管教甚至嚴苛,不許他早近女色,甚至不許他與呂后親近。武帝親手帶大了太子,呂后親自帶大了當初的福王。
今上與文景帝是一母同胞,只比文景帝小兩歲,一出生便註定是個閒散富貴王爺。武帝與呂后,對他沒有絲毫要求,只求他平安康泰,習文習武都不強求,自來溺愛有加,除了不許他參與政事,從不忤逆他的心意。他雖早早的有了封地,但因武帝的默許,與呂后的不捨,一直住在京城的王府裡。
文景帝自小便很寵愛這唯一的弟弟,當太子時便執掌政事,素有賢名,可也曾頂住眾臣的壓力,為福王犯了王法開脫,登基後更是數年如一日的對親弟弟有求必應。
這兩個人漸漸的便走了兩個極端,一個長於婦人之手,不曾經歷過世事。一個自小便學帝王之術,心懷天下。武帝見文景帝如此善待弟弟,雖不言可甚是欣慰,以為那牛鼻子老道在這一點上肯定說錯了。當然,為怕福王有異心,武帝臨死前將一切都安排的很好,甚至不許福王去封地,算是用榮華富貴將人半圈禁在京城了,福王習慣了京城繁華,甚至感覺不去封地也是好事。
武帝駕崩後,文景帝登基,常年受管制的人,一旦失了韁繩,心裡的慾望便會放大,一直念念不忘的事,便會沒有節制的去做。文景帝雖習武,可到底出生時太單薄,底子一直不太好,後在武帝駕崩後極好女色,早年也曾有過夜御九女。呂太后說教了幾次,才收斂了幾分,可他後宮數目龐大,每夜必然有嬪妃作陪,時常通宵達旦。
文景帝與呂太后並不親近,一國政權緊緊握在了文景帝手中,且他雖是好色,可也不曾荒廢國事,甚至運籌帷幄,頗有才幹。呂太后也不能干涉太多,只能好生規勸,讓他與皇后早日誕下子嗣。
文景帝登基兩年,才有唯一的皇嗣,又恰巧是安皇后所出,此後便徹底放下心來,對女色更是不加節制,四年後的夜裡暴斃在寢宮裡,當時床上還有三個妃子。呂太后大怒,當夜杖斃了那三個妃子。
那五歲的孫子秦肅自幼被文景帝帶在身側,莫說呂后這個奶奶,便是安皇后這個母親,都不怎麼親近。福王十五歲便有了子嗣,兩個孫兒,長於太后膝下,福王又自小孝順母親,幾乎對呂太后百依百順。讓一個一點都不親的孫子登基,還是讓最疼愛的兒子登基,這根本不用選。何況,兒子登基後,呂太后依舊是太后,而孫子登基後,那麼呂太后便是太皇太后,太后便是安皇后。
後來,福王在呂太后在強勢的支援中,登基為帝。這是武帝和所有人,甚至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