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克明/周亞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人們可能熟知,而&ldo;九&iddot;一八&rdo;巧電就鮮為人知了。
一九三○年四月,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爆發了一場空前混戰‐‐中原大戰。馮、閻、桂三派共推閻錫山為&ldo;中華民國軍總司令&rdo;,糾集六十萬大軍,討伐蔣介石。蔣介石也調兵遣將,率五十萬大軍與馮、閻軍廝殺於豫、魯、皖,戰火燃遍了整個中原,雙方打了四個多月,互有勝負,難分高低。這時,擁兵關外,保持&ldo;中立&rdo;的張學良東北軍的向背,成了決定雙方勝負的重要因素。於是,張學良成了雙方都極力拉攏的人物。一時北寧線上,黨政要人奔走如梭,少帥府邸更是說客盈門。雙方封官許願,一再加碼。年輕的少帥在這令人撲朔迷離、眼花繚亂的外交攻勢下,幾經選擇,終於,從&ldo;統一國家&rdo;&ldo;維護中央&rdo;的立場出發,決定支援蔣介石。九月十八日,這天的電報韻目是&ldo;巧&rdo;字,張學良發表了震動全國的巧電,表態&ldo;擁護中央&rdo;、&ldo;呼籲和平&rdo;,隨即發兵入關,反蔣聯軍頓時亂作一團,閻錫山退避三舍,望風而逃,一下退回山西,使東北軍一槍未發,輕而易舉地接收了北平、天津;馮玉祥眾叛親離,四面楚歌,部下紛紛倒戈投蔣,十月五日,閻、馮聯電張學良,表示願意停戰,聽候和平解決。十月十五日,閻、馮便聯袂下野。至此,歷時半年的中原大戰以蔣氏勝利而告結束。由於張學良助蔣立了大功,南京政府委任他為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特邀他參加國民黨四中全會,新聞界也對他大肆吹捧宣傳。
一時,少帥聲譽鵲起,名揚天下。
然而好景不長,&l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的炮聲響了。也許日本人有意給這位少帥開玩笑,竟選在他發表巧電一週年這一天進攻瀋陽。由於張學良事先已得到蔣介石的指示電:&ldo;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rdo;於是指示東北軍執行中央不抵抗命令,退入關內。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年前,東北軍一槍未發就佔領了平津,而這一次也是一槍未發便把瀋陽交給了日軍。三個月後,整個東北便盡陷敵手。頓時,全國輿論譁然,張學良以&ldo;不抵抗將軍&rdo;的臭名被唾罵一時。
張學良的兩個&ldo;九&iddot;一八&rdo;,真是榮至恥極。
或許,這兩個相同日子只是偶然的巧合,但這兩個事件本身卻不能說沒有必然的聯絡。&ldo;九&iddot;一八&rdo;巧電發表後,東北軍大量入關,造成東北軍邊防嚴重空虛,使得日本乘虛而入。張學良把蔣個人看成了&ldo;統一的標誌&rdo;、&ldo;國家的化身&rdo;,發兵入關是維護中央,他退兵入關是服從領袖。兩次入關,似出一理。可以肯定,如果沒有&ldo;九&iddot;一八巧電&rdo;,&l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發生時,東北軍決不會一槍不發放棄瀋陽。7
…………
這裡有必要補敘一筆的是,&l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發生後,張學良的部屬大多數都撤到關內了,但也有一小部分官員由於形勢急轉直下,未能脫身。從東北當局上層人物來說,榮臻、臧式毅等十一人就都作了日軍的俘虜,被囚禁起來了。不過,他們與一般普通的俘虜是有區別的,因為日本人想利用這些頭麵人物為他們效勞,所以對他們是比較優待的。但多數人還是不願意跟著日本人走的,只有曾任遼寧省省長的臧式毅和張景惠等少數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