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說楊隆演既得嗣位,即遣使向晉、岐、蜀報告襲位情況,晉、岐、蜀、吳四國同氣連枝,三國順水人情承認隆演嗣位吳王的地位,楊隆演自然欣喜,唯有徐溫權勢日勝一日。
徐溫素有權謀,對舊勳宿將區別待之,該拉攏拉攏,該打擊絕不手軟。
鎮南節度使劉威、懷州觀察使陶雅、宣州觀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簡四將領兵在外,屬於楊行密帳下四大柱石,前時張顥不敢猝然發難就是忌憚這四人緣故。
這四人中,唯有李遇對徐溫甚是蔑視。李遇酒醉後常大罵徐溫:“徐溫何人!我未曾與他會面,乃儼然為吳相麼?”
好話不出門,壞話傳千里。這話,很快傳到南京徐溫的耳朵裡,徐溫遣使,假借吳王的名義,召遇入朝。李遇接到吳王的詔書後,猶豫不決,使者進言道:“公如不赴南京,恐有人將懷疑你有造反的意思呢?”。
李遇大怒:“別人說我有反意,前日侍中張顥被殺,難道反意不是更明顯嗎?”
使者回來如實向徐溫彙報,碰觸了徐溫的隱情。徐溫大怒,奏請吳王,以抗命不朝的罪名,派都指揮使柴再用、徐知誥兩人,統領精兵討伐李遇。
李遇閉城拒守,僵持月餘。徐溫派人進城說降,許諾保全身家。李遇左思右想,終是沒有啥好辦法,沒奈何就開門請降了。
李遇還是高估了徐溫的承諾。進城後,柴再用奉徐溫的密令,誅殺李遇及全家人口,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殺一儆百的效果很明顯。鎮南節度使劉威、懷州觀察使陶雅聽聞李遇被誅後,輕車簡從,各乘一葉小舟,只帶侍從二三人,到金陵去,先拜見吳王,最後重點到相國徐溫那裡談心。
徐溫對這兩個封疆大吏很恭敬、很客氣,每天陪著煮酒談天,歌席酒宴,其樂融融。兩人心悅誠服,在南京一待就是一個月,然後與徐溫依依惜別,返回各鎮了。
自是以後,淮南諸將,都唯徐溫馬首是瞻,只知有徐溫,不知有吳王楊隆演了。
當然,徐溫能達到今天這個地位,固然因其長於權謀,但是更重要的是憑藉其治國理政的能力,可以說徐溫是個全才,類似於蜀之諸葛亮,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溫即殺顥後,嘗語嚴可求道:“大事已定,我與公等當力行善政,使人能解衣安寢,方為盡職。否則與張顥一般,何以安民?”
嚴可求當然贊成,並舉薦名士駱知詳任支計官,支計官約等於現在的財政部長加稅務局長。
在徐溫的支援下,嚴、駱兩人攜手,將張顥所行弊政全部廢除,立法度,明稅賦,禁強暴,省刑罰,軍民大安,戶戶有餘糧,把江淮地區治理成為亂世桃源。江淮群眾對二人很是悅服,尊稱兩人為救世菩薩嚴駱。
民富才能國強,在軍事方面,徐溫的兩個兒子也是國之長城。
一個是養子徐知誥、一個是親兒子徐知訓,先後帶兵平定湖南、江西、吳越等地侵邊,與朱瑾一道,取得兩次對汴梁大軍犯境的大捷。
軍事上的勝利也穩定了江淮地區的經濟發展,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內外相安無事,又有賢臣猛將輔佐,不是皇帝勝似皇帝,按說徐溫的日子應該過得很是舒心,但是恰恰相反,徐溫常常是夜不能寐。
問題出在兩個兒子身上,養子徐知誥和徐知訓關係不和諧,甚至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徐知誥是徐州人,原名李昇,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沒錯,就是那個南唐的開國皇帝,李昇還有個知名度高的兒子,讀過高中的人應該都知道,南唐後主李煜,寫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哪位。
李昇幼年喪父,流落江湖,被楊行密轉戰時候遇到。當時楊行密已經貴為淮南節度使,看到八歲的李昇雖然年幼,卻是氣度不凡,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