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第1/2頁)
司雨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不巡營,正好啊。&rdo;黑塞說話還是硬硬的,帶不出感情,但眼神中卻有幾分釋然。這個傢伙,居然還想算計我。
&ldo;不。&rdo;我的聲音清晰而堅定,&ldo;我要巡營,而且最多你帶著八陣隨我。正因為我遇了刺,所以我更不能改變自己的規律!否則,營中兵士會不安的。&rdo;
帶了八陣在營中巡視著,我一切表現如常,既不少說一句話,也不刻意多有半分表示。但是那些兵士們,不自覺得都表現出一種嚴肅,一種殷切。在關平的左營,一個士兵被我拍了拍肩頭後竟然說道:&ldo;殿下,您放心!&rdo;
&ldo;放心什麼?&rdo;我笑道,奇怪的看著他。
&ldo;明天,我們絕不會讓賊人擾亂盟會!&rdo;
我看著那張比我年長不了兩歲的年輕面孔,嚴肅起來,對他行了一個軍禮。
八月十五日,天高雲淡,日麗風清。太守府中,彩旗飄飄,角聲嘶鳴,五千精兵持戈仗戟嚴陣以待。三丈高的四嶽神祭臺上,高高供奉著羌人眼中的最高神--四嶽之神。
為了這一天,我們經過了太久的籌備,這是平定涼州以來第一次盛會,它的舉行,將確定父親和我對這裡的統治,將彌合近百年戰爭帶來的傷痛,將第一次把羌人胡人列為與漢人同樣的大漢子民。它的舉行,是一道分水嶺,它將把徵戰不息的涼州重新變為牧歌飄揚的樂土,而這,是我與在場所有人的心願。
雖然這裡的一切,都是我親自劃定和部署的,但我還是被太守府中的氛圍激動了。
&ldo;咚!咚!咚!咚!&rdo;涼州金鼓,聲聲不絕,深沉有力,激盪滄涼,似能點燃人們心頭的火焰。抬眼望去,黃河水自天外飛來,大漠風從天邊吹至,我在鼓聲中登上高高的四嶽神祭臺,環顧沿臺而列的各郡英豪,只覺一陣陣熱血翻湧。
&ldo;諸公!&rdo;我將手平伸,鼓聲驟停,只餘湯湯的河水流去,飄飄的大旗飛空。我略帶童音的聲音緩緩送出去,似能到達最後一個兵士的耳中,&ldo;近百年來,涼州戰亂頻起,民不聊生。各部各族,相互仇殺,血流成河,恨積成山。劉禪父奉漢中王之命,安撫涼州,平息戰火,還百姓以平安,還涼州以清寧,謹設此四嶽神祭臺,會盟諸部,願四嶽之神共鑒。&rdo;
轉過身來,我帶領群雄伏下身子,拜祭四嶽神,並宣讀祭文曰:&ldo;維建安二十五年,八月正朔,漢中王世子劉禪率涼州官吏人等,謹以清酌少牢之奠,祭於四嶽之神,誓曰:涼州之土,大漢之土,涼州生民,大漢生民,無分羌漢胡戎,皆為一家,各部各族,不為寇敵,不舉兵革,不相侵謀封境,或有猜阻,捉生問事訖給與衣糧放歸。涼州生民,皆可得地而耕,得草而畜,得桑而織,得麻而績,得工而勞,得商而務,得官而守。少有所依,老有所養,男有所處,婦有所從。社稷山川如一,為此大和。使涼州煙塵不揚,罔聞寇盜之名,復無驚恐之患,封入撤備,鄉土俱安。故盟此誓,惟神聰明正直,福盈福謙,亭良黎庶,作鎮四方。國家天覆地載,罔不宅心,航海梯山,來賓成服。神目如電,鑒此誓曰,如有違者,神人共亟!&rdo;
一時誓畢,眾人相看之時,已多了幾分親近之色。
按著羌俗,祭祀一步步進行著。各部豪帥的面容都極其神聖。
然而,最後一步是血祀,竟是牽了十個八九歲的孩子上來。我大吃一驚,為收羌胡之心,我決定一切皆按羌人之習俗操作。當時看到血祀二字,只以為是以牛羊之屬祀神,哪想到卻是以活人來祀。
我對馬超道:&ldo;孟起叔叔,怎麼是人?&rdo;
馬超面色如常:&ldo;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