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第1/2頁)
巫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什麼話?&rdo;李蓮英問道。
索克魯道:&ldo;依我看來,老佛爺病危之際,一定會讓你去探視皇上的情況。你回稟之時,就說你提到老佛爺病重的情況時,皇上的臉上露出了喜色。&rdo;
索克魯瞭解慈禧是怎樣的性格,慈禧如果自覺命不久矣,一定會考慮如何處置光緒,她必然會派最值得信賴的李蓮英前去探視光緒,如果光緒在得知慈禧病重時表現得十分關心,慈禧或許會放光緒一馬,但如果光緒表露出絲毫的歡喜之意,慈禧深藏心底的仇怨必定翻湧而起,一定會趕在自己歸天之前將光緒除掉,以免她死後光緒重掌大權,秋後算帳,讓她死後也不得安息。
光緒怎麼表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傳話的李蓮英怎麼說。在深宮之中,李蓮英服侍慈禧數十年,不僅是慈禧的親信,也算得上是慈禧唯一的朋友,如果李蓮英替光緒說好話,慈禧說不定真就放了光緒,但如果李蓮英照索克魯說的這麼做,在慈禧的耳邊吹上一口歪風,光緒就必死無疑。這就是索克魯對袁世凱說的,往慈禧漸弱的心火上所澆的那一丁點油。
索克魯的這招借刀殺人計毒辣至極,如果真照這樣做,光緒難逃一死,李蓮英也就徹底不用擔心光緒會秋後算帳。但李蓮英仍然猶豫不決。畢竟殺帝乃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極有可能會招來後世千秋萬代的唾罵。在李蓮英的內心深處,仍然不願意這樣做。
李蓮英是這招借刀殺人計的關鍵所在,索克魯無論如何也要把他爭取過來。索克魯知道,是時候將殺手鐧丟擲來了。
&ldo;大總管還記得三年前刺客大鬧瀛臺的事嗎?&rdo;
李蓮英不知索克魯為何有此一問,回答道:&ldo;我記性雖不太好,但這件事倒還記得。&rdo;
&ldo;我當時為捉拿刺客,率捕者進入瀛臺,趕到涵元殿外時,恰好聽見皇上在涵元殿裡自言自語,&rdo;索克魯看著李蓮英道,&ldo;皇上的話語之中,倒是提到了大總管。&rdo;
李蓮英立刻緊張起來。&ldo;提到我什麼?&rdo;他問道。
索克魯冷冷一笑:&ldo;皇上提到大總管時,稱呼大總管為線蠟李,稱呼崔公公為崔老棍子。&rdo;
李蓮英的臉色霎時間一片雪白,沒有了一絲血色。
&ldo;皇上還說,你口口聲聲答應替他求情,卻只是嘴上敷衍他,他罵你是不要臉的死太監。&rdo;
李蓮英腳底一晃,若非袁世凱將他扶住,他已然一屁股癱坐在了地上。
當初李蓮英給光緒送飯送藥之時,的確曾答應過光緒,要在慈禧的面前替光緒求情。他每次和光緒對話,都會屏退所有太監,因而對話可謂絕密,除了光緒和他之外,絕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現在索克魯說出了李蓮英曾答應替光緒求情一事,若不是從光緒處聽來的,還能從何種渠道獲悉此事?
索克魯本以為他的這番話,能夠徹底擊潰李蓮英的心理防線,事實上李蓮英聽到這番話時的反應,的確表現出了崩潰的狀態。但木然了一會兒後,李蓮英卻勻了幾口氣,對袁世凱說道:&ldo;袁大人,我無礙了,不勞您相扶。&rdo;
袁世凱鬆開了雙手。
&ldo;二位大人,此事關係重大,且容我思慮幾日。&rdo;李蓮英抱拳說道,&ldo;告辭了。&rdo;
李蓮英表明了態度,堅持要走,袁世凱和索克魯話已說盡仍留不住他,只好送他出了府邸。
目送李蓮英的背影顫顫巍巍地走遠,袁世凱問道:&ldo;此事能成嗎?&rdo;
索克魯搖了搖頭:&ldo;今日一見,才知李蓮英竟是如此優柔寡斷。我擔心他臨時退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