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面列舉的會戰中並不是每一次會戰都明顯地體現了所有上述原則,但是這些會戰都是積極防禦。
腓特烈二世指揮下的普魯士軍隊的機動性是他取得勝利的一個手段,而現在我們不能再寄希望於這種手段了,因為其他國家的軍隊至少具有同我們同樣大的機動性。另一方面,在那個時代,迂迴還不很普遍,因而縱深配置也不是十分必要的。
2 、進攻的一般原則。
1 .力求用巨大優勢的兵力攻擊敵人陣地的一點,即敵軍的一部分(一個師,一個軍),同時使敵軍的其餘部分也處於不安定的狀態(即牽制它們)。在兵力相等或較少的情況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戰鬥中佔有優勢,即有獲勝的可能性。如果兵力很少,那麼只能用很少的兵力在其他地點牽制敵人,以便在決定性地點集中儘可能多的兵力。腓特,烈二世所以能取得勒登會戰的勝利,無疑是因為他把自己的兵力不大的軍隊配置在一個不大的地方,同敵人比較起來,兵力是非常集中的;2.主要攻擊應該指向敵人的一翼,其方法是從正面和側面攻擊這一翼,或者以全部兵力對它進行迂迴,從背後進行攻擊。只有勝利地切斷敵人的退路,才能取得重大的成果。
3 .即使兵力很大,也只能選擇一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而且只有這樣才能在這一點上集中更多的兵力,因為要完全包圍一個軍團,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是可能的,或者,在擁有巨大的物質優勢或精神優勢的前提下才是可能的。而且,我們也可以從敵人的翼側的一點切斷敵人的退路,這就可以帶來很大的成果。
4 .總之,有把握地獲得勝利(巨大的可能性),也就是有把握地把敵人逐出戰場是主要的事情。會戰計劃必須圍繞這一點來制定,因為利用頑強的追擊很容易使沒有決定意義的勝利變成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5 .用主力攻擊敵人的翼側時,應該力求對敵人進行向心攻擊,也就是說使敵軍感到自己是處於四面包圍之中。
即使敵人在這裡有足夠的兵力,可以向各方面形成正面,在這種情況下也比較容易喪失勇氣,遭到更多的損失,陷入混亂等等,總之,我們有希望較快地擊敗敵人。
6 .採用這樣包圍敵人的方法時,進攻者在正面上要比防禦者展開更多的兵力。
如果a、b、c各支部隊要向敵軍的e部進行向心攻擊,那麼這幾支部隊當然要並列配置。但是,我們在正面展開的兵力絕不要大到不能保持強大的預備隊。否則,就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如果敵人對迂迴已有一定的準備,我們就會失敗。
如果a、b、c各支部隊是攻擊擊敵軍e部的部隊,那麼f、g部隊就應該控制在後面做預備隊。有了這個縱深配置,進攻者就能在攻擊地點不斷地進行新的攻擊,而且,當他的部隊在另一翼被擊敗時,也不致被迫立即停止這裡的攻擊,因為他擁有對付敵人的手段。法軍在瓦拉木會戰中就是這樣。當時,在多瑙河畔同奧軍右翼對峙的法軍左翼的兵力是很少的,並且被徹底擊敗了。甚至法軍在阿德克拉的中央部隊的兵力也不很多,在會戰的第一天就被奧軍擊退了。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什麼作用,因為法國皇帝在右翼(他用這個右翼從正面和側面攻擊奧軍的左翼)採取了縱深配置,從而他可以用一個強大的騎兵和騎炮兵縱隊向阿德克拉的奧軍推進。在那裡,他雖然沒有擊敗奧軍,但畢竟是把它們阻擋住了。
7 .在進攻中,如同在防禦中一樣,也必須選擇敵軍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攻擊目標,因為只有敵軍的這個部分的失敗才會給我們帶來決定性的利益。
8 .在進攻中,如同在防禦中一樣,在目標已經達到或者一切手段都已經用盡以前,決不應該鬆弛下來。如果防禦者採取的是積極防禦,他在其他地點向我們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