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裡我們必須概略地看一看歷史。
半開化的韃靼人、古代的共和國、中世紀的封建領主和商業城市、十八世紀的國王以及十九世紀的君主和人民,他們都有各不相同的自己的戰爭方式,他們所使用的手段各不相同,所追求的目標也各不相同。
韃靼部族經常尋找新的住地。他們攜帶著妻兒老小全族出征,因此人數的眾多是任何軍隊都比不上的。他們的目標是使敵人屈服或趕走敵人。假如他們文明程度較高,他們用這種手段就可以很快地打垮自己面前所有的敵人。
古代共和國/羅馬共和國是例外)的版圖都很小,它們的軍隊尤其小,因為它們把廣大的群眾一一平民排除於軍隊之外。這些國家的數量很多,彼此十分接近,以致它們在自然形成的均勢中(按一般自然法則,被分開的小部分總是處於這種狀態的)總會遇到一些障礙,使他們不能採取大規模行動。因此,它們的戰爭只限於劫掠平原和佔領少數城市,目的是在這些地方以後能保持一定的勢力。
只有羅馬共和國例外,但是這也只是在它的晚期。為了掠奪物資,為了同自己的鄰國建立同盟,它曾長期地用少數的軍隊和鄰國進行小規模的戰爭。它逐漸強大起來,但主要不是透過真正的征服,而是透過結盟,在同盟中鄰近的各民族逐漸同它融為一體了。只是在用這種方式把自己的力量擴充套件到整個下義大利以後,它才真正開始進行征服活動。迦太基滅亡了,西班牙和高盧被征服了,希臘屈服了,羅馬的統治擴充套件到了亞洲和埃及。在這個時期,它沒有耗費太大的力量就維持了一支龐大的軍隊,這是因為它佔有豐裕的財富。這樣一來,它同古代的共和國不同了,同自己過去的情況不同了。它成了獨一無二的強國。
同樣,亞歷山大所進行的一些戰爭就其方式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他用自己那支人數少、但以組織完備著稱的軍隊,推翻了亞洲一些國家的腐朽的建築。他毫無間歇和毫無顧忌地長驅直入遼闊的亞洲,一直到印度。共和國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只有國王親自指揮軍隊(就好象他是他自己的傭兵隊長似的),才能這樣迅速地完成這樣的事業。
中世紀大大小小的君主國用封建的軍隊進行戰爭。在這個時期,一切行動都只能是短暫的。凡是不能在這個短.時期內完成的事情,就只得看作是無法實現的事情。封建的軍隊本身是由封建從屬關係聯絡在一起的各個部分組成的,把它們聯絡在一起的紐帶,一半是法定的義務,一半是自願的同盟,整體是一個真正的邦聯式的集合體。裝備和戰術則建立在以自己的力量自衛的基礎上,建立在個人戰鬥的基礎上,因此不適用於較大的軍隊。總之,在歷史上沒有一個時期象這個時期那樣,國家的結構是如此的不牢固,各個成員是如此的不受約束。這一切決定了這個時期的戰爭的特點。這些戰爭進行得比較迅速,軍隊很少在戰場上停留,戰爭的目的大多隻是懲罰敵人,而不是打垮敵人,只是掠奪敵人的牲畜,燒毀敵人的城堡,在這以後就回家。
大的商業城市和小的共和國使用僱傭兵進行戰爭。
這種軍隊費用很大。因而人數大大受到限制。從它們的戰鬥力來看,它們的價值就更小。至於高度發揮力量,當然就根本談不上了,它們作戰時大多隻是裝裝樣子而已。簡而言之,仇恨感和敵愾心不再推動交戰的國家直接參加行動,而是變成了交易用的商品。戰爭中的危險大部分消失了,戰爭的性質完全改變了,人們根據戰爭的性質為戰爭所確定的一切,對這種戰爭已經完全不適用了。
封建的領地制度逐漸變成對整塊領土統治的形式,國家的結構比以前緊密了,人身義務變成了物質義務,其中大部分逐漸被金錢支付所代替,領軍餉計程車兵代替了封建的軍隊。僱傭兵是它們的過渡形式,因而有一個時期也是較大的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