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 原罪( erbside) ‐‐宗教用語,按基督教的學說指人天生即有的罪惡。本句的意思是說進攻中的防禦因素是進攻本身所固有的有害因素。‐‐譯者。
從以上的考察中可以得出結論:每次進攻時,都必須考慮在進攻中必然會出現的防禦,以便能夠看清進攻中的缺點,並對此有所準備。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進攻本身完全是始終如一的,防禦卻根據等待這一因素減少的程度而可以分成許多等級,於是就產生了彼此極不相同的防禦方式,這一點我們在《抵抗方式》一章中已經談過了。
因為進攻只有一個有效因素,進攻中的防禦只不過是一種累贅的阻力,所以進攻不象防禦那樣有不同的方式。
當然,進攻在威力、速度和力量方面是有巨大差別的,但這種差別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方式上的不同。當然,人們可以設想,進攻者為了順利地達到目標,有時也選擇防禦的形式,例如佔領一個有利陣地,以等待敵人的進攻。但這種情況極為少見,我們向來是根據現實情況給概念和事物分類的,所以可以不必考慮這種極為少見的情況。因此,進攻沒有象防禦的抵抗方式那樣的不同的等級。最後,進攻中可以使用的手段通常只限於軍隊,如果有的要塞位於敵人戰區附近並對進攻起顯著作用,當然也應該包括在這種作戰力量之內。不過要塞的這種作用將隨軍隊的推進而越來越小;而且很明顯,自己的要塞在進攻中決不可能起到防禦中那樣重大的作用( 防禦時要塞往往成為主要的手段) 。
至於民眾的支援,只有在居民對進攻者抱有好感而不是對本國的軍隊抱有好感時,進攻者才可能得到它。進攻者也可能有同盟者,但只是特殊的或偶然的情況使他有同盟者,進攻行動本身並不必然會帶來同盟者。因此,如果在防禦時,我們可以把要塞、民眾武裝和同盟者都列入抵抗手段的範圍,那麼在進攻時,我們就不能這樣做。在防禦中能得到這些手段是防禦的性質決定的,而在進攻中,卻很少能得到這些手段,即使能得到它們,也大多是由於偶然的原因。
第三章 戰略進攻的目標
打垮敵人是戰爭的目標,消滅敵人的軍隊是手段,不論在進攻中還是防禦中都是如此。利用消滅敵人的軍隊這一手段,防禦可以轉入進攻,進攻可以佔領國土。因此佔領國土是進攻的目標,但是佔領國土不必是佔領全部國土,可以僅僅是佔領國土的一部分、一個省份、一個地區或一個要塞等等。所有這些在媾和時都有充分的價值,是進攻者的政治資本,進攻者或者可以佔有它們,或者可以用它們交換別的東西。
因此,戰略進攻的目標,可以從佔領全部國土起一直到佔領一個最不重要的地方為止。一旦這個目標達到了,而且進攻停止了,就會出現防禦。這樣看來,似乎可以把戰略進攻設想為一個有一定界限的單位。但是,如果我們實際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也就是根據實際現象研究一下,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在現實中,進攻活動,也就是進攻的企圖和措施,常常不知不覺地以防禦為其終點,正如防禦計劃以進攻為其終點一樣。要佔領什麼地方,統帥很少能夠、至少不是常常能夠預先精確地予以規定的,這要根據事態的發展來決定。有時,他進攻的進展比他預定的要遠一些,經過一段短時間的平靜之後,他的進攻又獲得了新的力量,但我們不能把平靜前後的行動看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動。有時,他停止進攻的時間比預定的時間要早一些,但他沒有放棄他的進攻計劃,沒有轉入真正的防禦。‐從以上所說的可以看出,如果說成功的防禦可以不知不覺地轉為進攻,那麼進攻也可以不知不覺地轉為防禦。
如果人們想要正確地運用我們關於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