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年戰爭中著名的施莫特賽芬陣地和蘭德斯胡特陣地&r;就是設定在一般說來是低深的谷地裡的,福臘耳貝克境內的費爾特基爾赫陣地的情況也是這樣。在1799年和1800年戰局中,法軍和奧軍的一些主要的防哨始終都是配置在谷地裡的,這些防哨不僅橫方向地封鎖著谷地,而且駐守著整個狹長的谷地,但是各山脊卻根本無人佔領,或者只配置少數幾個不大的防哨。
高聳入雲的阿爾卑斯山的山脊既不便於通行,又不宜於歇宿,因而不可能用大量部隊加以防守。如果為了控制山地,一定要派軍隊駐在那裡,那麼只有把軍隊配置在谷地裡。初看起來,這樣做似乎是錯誤的,因為根據一般的理論,人們一定會說谷地處於山脊瞰制之下。但是,實際情況並不那樣可怕,在山脊上只有很少的道路和小徑可以通行,而且除了少數例外情況,只有步兵可以通行,因為所有的車道都分佈在谷地裡。因此,敵人只能用步兵登上山脊的個別地點。但是在這樣的山地裡,雙方軍隊相隔的距離太大,遠遠超過了步槍的有效火力範圍,所以實際上部隊配置在谷地裡並不象表面看來那樣危險。當然,進行這種穀地防禦也有另一種巨大的危險,那就是有可能被敵人切斷退路。
雖然敵人只能用步兵,緩慢而非常費力地從幾個地點下到谷地,也就是說他不能進行奇襲,但是,由於從山脊通往谷地的小徑的出口沒有部隊防守,敵人就可以逐漸把優勢兵力調集下來,然後在谷地展開,進而粉碎防禦者縱深很小的、從這時起變得非常脆弱的防線,這時,在這條防線上除了一道不太深的山間溪流的石質河床以外,也許就找不到其他任何掩護了。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谷地防禦的很多部隊就無法撤出,因為防禦者在沒有找到撤出山區的出口以前,在谷地只能分批後退。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奧地利軍隊在瑞士幾乎每次都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被俘。
現在還要稍微談一談進行這種防禦時,通常兵力可以分割到何種程度。
任何一個這樣的防禦配置,都是以主力在最主要的山間通道上佔領的陣地為中心的,這個陣地大致位於整個防線的中央。其他部隊從這一陣地向左右派遣出去,佔領最重要的山口,於是整個防禦配置就是由大致位於一條線上的三、四、五、六個以至更多的防哨組成的。這一防線能夠延伸或必須延伸的長度,應視具體情況的需要而定。兩三日的行程,也就是六到八普里就非常適當,當然也有延長到二十普里,甚至三十普里的。
在相距一小時,或兩三小時行程的各個防哨之間很可能還有一些人們後來才發現到的次要的通道。這裡可能有一些可以配置兩三個營而又非常適於用來聯絡各主要防哨的好地方,這些地方也要派兵佔領。當然,不難設想,兵力還可以進一步分割下去,一直分割到單個步兵連和騎兵連,而且這種情況在過去也是屢見不鮮的。總之,兵力的分割是沒有到處可用的限度的。另一方面,各個防哨的兵力大小應視整個軍隊兵力的大小而定,因此,對各主要防哨可能或應該保持多少兵力的問題,就沒有什麼可談的了。我們只想提出幾項根據經驗和事物的性質所得出的原則作為考慮兵力部署的依據。
(1) 山脈越高,越難通行,兵力分割的程度就可以越大,而且也必須越大,因為一個地區的安全越是不能透過部隊的機動來保障,就越必須依靠直接的掩護來保障。阿爾卑斯山同孚日山或裡森山的防禦相比,兵力分割的程度必須大得多,因而更接近於單線式防禦。
(2) 凡是進行山地防禦的地方,至今兵力都是這樣區分的:主要的防哨大都在第一線只有步兵,在第二線只有幾連騎兵;只是配備在中央的主力在第二線才有步兵,而且至多也不過幾個營。
(3) 只在極少數的場合,才留有戰略預備隊以增援遭到進攻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