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麼,怎樣才可以比較明確地判定決定勝負的時刻呢? 如果象現代軍事藝術中的很長一個時期表明的那樣,軍隊的某種巧妙的隊形和編組是軍隊能夠發揮勇敢精神和奪取勝利的主要條件,那麼,這種隊形被破壞的時候就是勝負已定的時刻。只要一翼被擊潰,還在戰鬥的其他部分的命運也就決定了。如果象在另外一個時期那樣,防禦的實質在於軍隊同地形以及地面的障礙緊密結合,軍隊和陣地彷彿成為一體,那麼,佔領了這個陣地的一個主要地點就是決定勝負的時刻。因此人們常說:鎖鑰陣地丟失了,整個陣地就守不住了,會戰就不能繼續了。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被擊敗的軍隊就象斷了弦的樂器一樣,已經不能履行自己的使命了。
不論是前一種幾何學原理還是後一種地理學原理,都必然使作戰的軍隊象結晶體一樣,不能用到最後一個人。這兩種原理現在都已經大大失去作用,至少不再起主導作用了。儘管現代的軍隊也以一定的隊形進入戰鬥,但隊形不再起決定性作用了。儘管現在地形障礙還可以用來加強抵抗力,但已經不再是唯一的靠山了。
我們在本篇第二章中曾對現代會戰的特點進行了概括的論述。根據我們的論述,戰鬥隊形只是便於使用軍隊的一種配置,而會戰過程就是雙方中的每一方逐漸消耗對方兵力的過程,最後看誰先使對方兵力耗盡。
因此,同任何其他戰鬥比較起來,在主力會戰中定下放棄戰鬥的決心,更是取決於雙方剩下的預備隊的兵力對比情況,因為只有這種預備隊還保留著全部的精神力量,而那些被戰火燃燒得象煤渣一樣的部隊,是無法同它相比的。
正如我們已在其他地方說過的那樣,地區的喪失也是衡量精神力量損失的尺度,因此也在我們的考察範圍之內,不過它更多地被看作是損失的標誌,而不看作是損失本身。因此,尚未投入戰鬥的預備隊的人數始終是雙方統帥最關心的問題。
會戰的發展趨勢在一開始雖然不怎麼明顯,但通常就已經確定了。甚至在會戰的部署中這種趨勢往往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一個統帥看不到這種趨勢而在十分不利的條件下開始了會戰,那就表明他是缺乏這種認識能力的。這種趨勢即使在會戰的部署中和會戰開始時沒有確定,在會戰過程中均勢自然而然地也會緩慢地發生變化,正如我們曾經指出過的那樣,這種變化最初是不明顯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就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均勢在會戰過程中的變化,並不象有人根據對戰鬥的不真實的描寫所想像的那樣,是時而這樣時而那樣地變化不定的。
儘管均勢可能在一個長時間內很少受到破壞,或者一方失利後還能恢復均勢,反而使對方失利,但可以肯定地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戰敗的統帥在退卻以前早就覺察到了這種變化。如果有人說,個別情況出乎意外地對整個會戰的程序發生了強大的影響,那麼,這多半是戰敗者掩飾自己在會戰中失利的藉口。
在這裡我們只能求助於公正而富有經驗的人的判斷,他們一定會同意我們的論點,並且在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那部分讀者面前為我們辯護。如果要根據事物的性質來論證為什麼會戰過程必然是這樣的,那就會過分地進入這個問題的戰術領域。在這裡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結論。
儘管我們說,戰敗的統帥在決心放棄會戰以前,通常早就看到這種不利的結局,但是我們也承認有相反的情況,否則我們的論點就會自相矛盾。如果由於會戰已出現失敗的趨勢,就認為這場會戰的敗局已定,那麼,也就不會再拿出兵力去扭轉敗局,因而也就不會在會戰的失敗趨向出現以後很久才開始退卻了。然而也有這樣的情況:一方的失敗趨勢已定,但結果卻是另一方失敗了。這種情況當然不是常見的,而是很少的。可是,時運不佳的統帥總把希望寄託,在這種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