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唯有“常無慾”的聖者,才“格”到究竟了義的本來面目。
《密嚴經》雲:“一切境界,隨妄識轉,如鐵動移,逐於磁石”;“三界之中,動不動法,同於夢境,迷心所現,亦如幻事乾闥婆城,但誑愚夫”;“內外一切物,所見唯自心。眾生心二性,能取及所取,心體有二門,即心見眾物。凡夫性迷惑,於自不能了,所見眾境界,皆是自所為”;“一切世間皆無有相。……心境不實。真實之法,是智境界,遠離眾相,非心所行”;“一切諸境界,起種種分別,不知唯自心”;“無心亦無境,量及所量事。但依於一心,如是而分別。能知所知法,唯依心妄計。若了所知無,能知即非有。心為法自性,及人之所濁”;“最上修行者,地地而進修,了知一切法,皆以心為性”;“法身無有盡,是佛之境界,究竟如虛空”。《佔察經》雲:“若無覺知能分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別故有”;“當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為心。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具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能明悟佛陀等聖者所證悟的這些內容,才算“格物”究竟,自然非極性自性的妙明智慧就會流露(格物而後知至)。
內“格物”是清除自心的物慾私念,從極性心態的破除入手,達心靈淨化,人格完善後而開顯智慧(知至)。其實內外“格物”本為一體,無二無別,殊途同歸,只是操作的入手不同而已!自性的智光流露,必然“守中”、“執中”,不離非極性“中道”(意誠);故心態平衡,不偏不倚,從容中“道”,“惟道是從”(心正);“心正”必然端莊正直,慈悲奉獻,六度萬行(身修);家庭成員個個若此,必然“家齊”。唐代的龐蘊一家人可為“家齊”的典範。家家智慧祥和,一國必臻大治,國國大治,天下定然太平,大而觀之,必是極樂淨土,密嚴佛國。
儒釋道大聖及人類遠古大智慧的證悟表述雖不同,但“歸元性無二”,對實相本體的所證是相同的,世界的本源是同一的,達此本源狀態的目標是共同的,正如《性命圭旨》所云:“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可見三家“尚中”的“守中”之心法最具同一性。
講到這兒,我們不由的敬佩古聖的大智慧。在認識宇宙本源的問題上,首推老子和釋迦牟尼佛的偉大功績,他們不但認識了道或一真法界,而且給人們提出了修證、證悟的方式和方法,數千年來人類的精英們一代代地體證,傳播著他們的智慧,接續著他們的慧命,成 為人類文明的燈塔。
■第 六 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啥叫“穀神”呢?你看,站在山頂上看這個山谷裡面,空的還是實的?空的!山實谷虛。“神”是什麼?不是神仙的神,不是神鬼的神,“神”就是“妙明”。“谷”是什麼?“谷”就是空虛無相的意思,表示本體存在的狀態。實相無相,“常住妙明”,常住就叫“不死”。“谷”是實相無相的狀態;“神”是狀態的屬性,就是妙明。無相不是死寂,不是斷滅,它是常住(不死)狀態本有的屬性,如燈之光,故佛陀稱為妙明。妙明就是神,妙不可言,故謂之“神”。所以,“谷”就表示實相無相的清淨本然;“神”就表示大道具足圓滿的“常住妙明”,“不死”就是“無量壽”,就是恆常不變嘛!大道本體是清虛本然、靈光妙明、不生不滅的,當然常住嘛!是不是常住?“不死”就是常住。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