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第1/2頁)
[英]約翰·科斯特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抱怨起來了。這時,艾登已經抵達莫斯科,他發現在談到蘇聯應與同盟國一
起參加遠東戰爭時,蘇聯這位獨裁者堅決表示不參與。&ldo;大不列顛並不是獨
自同日本作戰,&rdo;史達林直截了當地提醒他:&ldo;它有中國、荷屬東印度和美
利堅合眾國等盟友。&rdo;
這個大聯盟仍然缺乏軍事協作。到了十二月十六日,仍然不能集合增援
部隊阻止日軍在婆羅洲北岸沙撈越登陸,只有旁遮普步兵中&ldo;可以拼掉的一
個營&rdo;進行了兩個星期的遊擊抵抗,摧毀了油井設施。荷蘭海軍潛艇擊沉了
兩艘日本運兵船,擊傷了一艘驅逐艦,但是他們的努力並不比美國亞洲艦隊
在阻止日軍攻佔呂宋島東南部時所作的努力更成功。&ldo;旗魚號&rdo;是唯一擊中
目標的一艘艦艇,它在海南島附近擊沉了一艘運兵船,美國亞洲艦隊的其他
戰艦,包括老航空母艦&ldo;蘭利號&rdo;,向南撤退到比較安全的爪哇海。旗艦&ldo;休
斯頓號&rdo;巡洋艦撤到婆羅洲東侮岸的巴厘巴板,哈特在致麥克阿瑟的一份令
人沮喪的備忘錄中說,他之所以撤走大部分人員和剩下的海軍水上飛機,是
因為&rdo;日本空軍在呂宋島上空取得了勝利&rdo;。海軍的明顯逃跑行為,造成了
海軍與麥克阿瑟將軍之間的深刻分歧,麥克阿瑟在向華盛頓報告時特別提到
了這種分歧。然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留在菲律賓的三十三架戰鬥
機是不能阻止一場大規模入侵的。
馬歇爾將軍承認增援部隊不可能透過日本封鎖線,因此他命令橫渡太平
洋把軍隊和飛機運往馬尼拉的護航艦隊改變航向,開往澳大利亞。麥克阿瑟
提出抗議,他強調了菲律賓的&ldo;戰略重要性&rdo;,呼籲民主盟國集中一切力量,
將增援部隊運到目的地。然而,到了十二月十二日,他也不得不承認&ldo;敵人
的空軍力量佔有壓倒的優勢&rdo;,只好允許布里爾頓將軍將剩下的b‐17 轟炸
機和大部分倖存的戰鬥機撤到澳大利亞北部海岸達爾文港。
馬歇爾和陸軍部長史汀生還不完全承認他們必須放棄菲律賓群島。這是
陸軍首腦向德懷特&iddot;艾森豪少將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珍珠港事件發生之
後一個星期,艾森豪擔任了戰爭計劃委員會主任這一美軍中極其重要的
職務,他意識到馬歇爾希望他同意&ldo;我們不能放棄菲律賓&rdo;這個觀點。儘管
他在馬尼拉當過三年麥克阿瑟的副手,同麥克阿瑟有私人交情,但他還是清
醒地估計到:增援部隊要幾個月才能到達菲津賓。他警告說:&ldo;如果敵人大
舉進攻,那麼在少量援助下,可能守不住幾個月。&rdo;
&ldo;盡你們最大努力挽救他們,&rdo;馬歇爾還是發出了命令,他知道,海軍
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既要援救威克島,又要守衛夏威夷和美國的西海岸,守
住菲律賓的可能性就極其微小。在馬尼拉,麥克阿瑟責備哈特海軍上將沒有
作出更多的努力,但他不能指責他沒有搞到迫切需要的飛機。裝有這些飛機
部件的板條箱到達布里斯班時,開啟板條箱一看,發現飛機的引擎缺乏必不
可少的螺線管(lenoids),航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