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允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奴婢在!&rdo;
老王趕緊說道。
&ldo;擬旨,太子不能死節,且陷入賊人之手生死難料,已不配再繼承大統,今廢除其太子之位,且如今天下大亂,非賢能者無以託付天下,宗室之中唯前唐王朱聿鍵可堪大任,今赦其罪,嗣封唐王,監國南京,朕若戰死在這寧遠,且朕之子無人逃脫賊手,則以唐王繼位,長伯,你立刻返回山海關,馮卿,你和宋卿一道南下宣旨,黃卿,你以水軍戰船護送他們,再傳旨寧榆兩地軍民。&rdo;
楊豐頓了一下說道:&ldo;朕與他們生死與共!&rdo;
第024章 皇上,你走吧!
話說楊豐現在是如願以償了。
他終於把明軍和清軍弄到勢不兩立的地步了。
加上這一戰,整整五千顆清軍的腦袋掛寧遠城牆上了,而且更喪心病狂的是還把多爾袞親哥哥給活劈了,就雙方目前這種血海深仇,哪怕清軍主動招降,不說別人,首先寧遠的唐鈺這幫人恐怕是沒這膽量了。大家都是明白人,就算多爾袞不計較,這五千多清軍的親戚朋友恐怕也不可能不計較,八旗那可是一個親戚窩子,自己一個降將,以後誰知道哪個死在寧遠的清軍親屬,背後找機會就捅自己一刀子,讓自己滿門上法場?
吳三桂一夥倒沒事。
可問題是楊豐和這幫不敢投降清軍的還堵在寧遠呢!
他們在南邊怎麼辦?
抓了皇上投降?
和清軍前後夾擊滅了皇上?
這,這會遺臭萬年的,尤其是皇上還對他們這麼好,又是封官又是賜爵,還許了吳三桂以後封王,他們不是那些土匪出身沒有什麼文化的,他們還得考慮一些名節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時候大明還沒到亡國時候,這時候大明還有黃河以南大半江山呢,誰知道以後會怎樣?他們很多人的家族,可還在大明統治下,比如王永吉就是高郵人,而弒君這種事情無論怎麼算都是要誅九族的,可以說絕對不能幹。
如果皇上離開了還好說!
可問題是他還要和軍民們同生共死呢!
天哪!
你走吧!
我們不想和你同生共死!
這時候估計山海關上無數忠臣良將們都在心裡吶喊,甚至他們也是這麼幹的,從王永吉到民間士紳,緊接著無數對皇上懷著赤膽忠心的臣民,為了皇上安全就開始上奏摺的上奏摺,上萬民書的上萬民書,還有顫巍巍老人不辭辛苦跑寧遠伏闕,或者說趴威遠門城牆下面磕頭請皇上以社稷為重,趕緊上船南下幸南京主持大局去吧!
我們死了就死了,這大明不能沒有皇上啊!
或者說你不走我們沒法投降啊!
當然,一切都是徒勞的。
皇上實在太愛惜百姓了,無論如何他是不會捨棄百姓的。
&ldo;朕無能,使天下至此,社稷蒙塵,宗廟罹難,已愧對黎民百姓,愧對列祖列宗,若再於此韃虜壓境之時,棄臣民而逃,又有何面目見太祖於九泉之下,我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此時唯有與百姓同生共死,縱然血灑沙場,亦無愧此生,再有以幸南京相勸者,即是陷朕於不仁不義!&rdo;
楊豐站在威遠門城樓上慷慨激昂地喊道。
下面跪著的一幫文武官員和士紳耆老全傻了,倒是那些士兵們被感動得不輕,有不少都眼裡淚光盈盈了,畢竟這時候皇上的確可以輕鬆脫身了,黃蜚的數十艘大型戰船就在海上等著,無論清軍還是李自成沒有在水上攔截的能力,從這裡啟程到登州也不過幾天時間而已,而皇上仍舊不肯走,寧願和他們一塊留在寧遠迎擊清軍,這真是已經可以用偉大來形容了。
&ldo;陛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