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第1/2頁)
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據晉代裴淵《廣州記》雲:&ldo;〔番禺)城北有尉佗墓,墓後有大崗,謂之馬鞍崗。秦時,佔氣者言南方有天子氣,始皇發民鑿破山崗,地中出血,今鑿處猶存,以狀取目,故崗受厥稱焉。&rdo;《蕃禺縣誌》卷52雜記雲:&ldo;城北五里馬鞍崗,秦時常有紫雲黃氣之異,佔者以為天子氣,始皇遣人衣繡衣,鑿破此崗,其後卒有尉佗稱制之事。&rdo;據此分析,馬鞍崗在今廣州越秀山與象崗相連凹處。
北魏哪道元《水經注》引王氏《交廣春秋》雲:&ldo;越王趙佗,生有奉制藩之節,死有秘異神秘之墓。佗之葬也,因山為墳,其壟瑩可謂奢大,葬積珍玩&iddot;一佗雖奢偕,慎終其身,乃令後人不知其處。&rdo;此記載沒有明確指出趙佗的陵墓何在,卻由此可知,趙佗在生前就為其陵墓作了十分填密的安排,因山為墳,地面不留痕跡,十分神秘。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記載:&ldo;禺山在縣西南一里,尉佗葬於此。&rdo;禺山在何處,這是廣州古史上仍在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
《蕃禺雜誌》載:&ldo;佗死,營墓數處,及葬喪車從四門出,故不知墓之所在。惟葛蒲漳側,古馬知上有雲:&l;山掩何年墓,川流幾代&r;人。遠同金騾裹,近似石麒麟。&r;時莫解之,但疑其墓不遠。蔡如松雲:&l;舊說即悟性寺也。&r;今蒲澗之南,枯家數千,人猶謂越王疑家。&rdo;葛蒲澗在廣州白雲山,此記載把趙佗陵墓說成在白雲山上。
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ldo;南越王趙佗,相傳葬廣州禺山,自雞籠崗北至天井,連山接嶺,皆稱佗墓。&rdo;
清梁廷橋《南越五主傳》雲,趙佗死&ldo;葬都城東北,南自雞籠崗,北至天井,連崗接嶺,葬時多為疑家。喪車從四門出,棺棚無定處,當時人莫知所在。孫胡嗣立,私上謐日武帝&rdo;。此記載與《廣東新語》基本相同,只講出趙佗墓的一個大致範圍。
在廣東民間故事傳說中,唐朝貞元時期,有一個姓崔的人居南海,一次不小心跌人鮑姑井,這裡竟通趙佗的陵墓。崔某從陵墓中拿了一顆寶珠,給波斯商人。此波斯商攜珠返國時,珠落於廣州大江,變為大石,珠江由此得名。此傳說雖然神異荒誕不可信,但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鮑姑井本在越秀山的三遠宮,編此傳說的人可能認為趙佗陵墓在越秀山上。
另外,在《廣東通志》、《廣州府志》、《蕃禺縣誌》、《羊城古鈔》、《廣東考古輯要》等地方史籍中,均有趙佗陵墓的記載,但都是互相轉抄上面史籍,均大同小異。
從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南越王趙佗的確在生前就對陵墓作了周密的安排,他死後葬在南越國都城‐番禺。但趙倫的陵墓何在,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以上史料透露的資訊,可能在&ldo;白雲山&rdo;、&ldo;馬鞍崗&rdo;、&ldo;縣東北八里&rdo;、&ldo;悟性寺&rdo;等地。
考古學家黃淼章結合以上幾個地點的地形和考古調查材料進行排比考證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一、趙佗陵墓在&ldo;白雲山之說&rdo;,其所依據的史料較少。廣州考古隊曾調查過白雲山,但至今還未發現過西漢前期的遺址和墓葬。第二代南越王墓在象崗,離當年南越國都城僅二三公里,從南越國已發現的墳墓一般都是合族而葬來看,趙佗陵墓不應離象崗太遠。因此,趙佗墓是否會遠離都城而在白雲山上,值得懷疑。
二、&ldo;禺山之說&rdo;。禺山在何處?廣州究竟有無禺山?這仍是爭論不休的問題。同時還有番北禺南、番南禺北和番東禺西等不同說法。今中山四路北面,從兒童公園起往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