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堯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住長沙期間,屈原遍覽山川形勢,他曾遊覽過位於城西湘江東岸的先王古城遺址,這裡已是殘垣斷壁,瓦礫遍地;他曾遊覽過古城左近的先王太廟,這裡已是雜草叢生,蒿萊沒人;他曾遊覽過位於嶽麓山下的先王陵墓,這裡已是享殿破敗,石坊傾頹,殘碑斷碣橫躺豎臥。每遊一處,屈原便增添一份傷情;每覽一地,屈原的心靈上便增加一鈞重負,因而整個居長沙期間,他的心情始終抑鬱沉悶,幾乎不曾有過須臾明快開朗。
居長沙期間,屈原曾專訪社會賢達,但這些所謂&ldo;賢達&rdo;,或閉而不見,或佯狂不知所之,或報以冷嘲熱諷,或憤世嫉俗,罵聲不絕於耳,或心灰意冷,哀聲嘆氣,能與屈原傾心而談,共謀未來者,寥寥無幾,這自然也就加重了屈原的心理負擔。
長沙北不足百里處有一個羅子國,這是楚國境內的一個諸侯小國,位於汨羅江畔(現湖南省汨羅市西五、六里處)。從前,羅子國是在襄陽宜城境內,楚文王時才遷到這裡來。在列國事務和外交場合,屈原曾多次維護羅子國的尊嚴和利益,執政的羅宣王感激不盡,聽說屈原被放逐來到了長沙,急忙親往相邀,來國中漫遊,散散心,解解悶;倘屈原同意,他願留屈原在國內久住,奉為上卿。
羅子國國王亦系楚之同姓,論起來與屈原還是本家,在此之前彼此不僅有過交往,且關係非同尋常。既然久居長沙無所事事,整日愁腸百結,鬱鬱寡歡,不如應邀前往,既可散心,又能廣泛接觸民眾。
羅子國都城分東南西北四面城牆,四座城樓。城牆雖是板築土夯的,但有兩丈多高,一丈來寬,西北臨江,南面靠山,兩座雄峙的山峰猶似兩隻把門的獅子,遠遠望去,倒也雄偉氣派。
羅宣王讓屈原下榻於羅子國最高檔次的清心館內,這裡背山面水,茂竹修篁,溪穿庭中,山聳湖內,奇花異卉四處點染,鸝啼鶯囀時時可聞,真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幽靜高雅的好地方。自從屈原來到了羅城,羅宣王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無論國事多麼繁忙,全都親自奉陪。休看這羅子國國小財薄,款待屈原的宴席檔次卻相當高雅,令赫赫齊楚所不及。為了使屈原生活得愉快開心,羅宣王還挑選了十數名姿色超群且有教養的宮娥,每日習練絲竹歌舞,專供屈原欣賞。然而,這一切全是徒勞,終不見屈原有心花怒放之時,笑逐顏開之刻,他整日心事重重,愁眉不展,那枯槁憔悴的臉上總是陰沉沉的,猶似梅雨季節的天空。這很使羅宣王生疑,一日午餐,他乘著酒興陪笑問道:&ldo;三閭大夫,莫非我等接待不恭,您老才這樣悶悶不樂嗎?&rdo;
屈原見問搖了搖頭,長長地嘆了口氣說:&ldo;陛下切莫誤會,當今之荊楚,國君昏庸,奸臣當道,強秦覬覦,民生塗炭,危機四伏,如卵高累,陛下縱然讓我過那神仙般的生活,屈平又哪裡會有歡心愉意呢?&rdo;說著淚如雨下。
這很使羅宣王感慨不已,楚王這樣不公平地待三閭大夫,致使他落得了這般可悲可慘的結局,但他卻依然在憂國憂民,將個人的生死禍福置之度外,這樣的忠貞賢臣古今罕見,楚懷王與頃襄王都是些有眼無珠之輩,酒囊飯袋之徒,堂堂荊楚萬裡山河,恐怕就要毀在他們的手裡了……
羅宣王見屈原傷心落淚,急得慌了手腳,連聲寬慰道:&ldo;三閭大夫莫要過於悲傷,天有陰有晴,月有圓有缺,國事有曲有直,此皆常理中的事。頃襄王年歲尚輕,不諳政事,為奸佞所矇騙,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致使三閭大夫含垢忍辱,蒙冤受屈,此乃楚之大不幸也。然而楚王不久必將翻然悔悟,召大夫還京,共商大計,重振荊楚。眼下當務之急的是請大夫迅速恢復健康,養精蓄銳,以便再次為國操勞奔波。&rdo;
羅宣王十分健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