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第1/3頁)
肖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朱元璋的生世,本篇不作詳細介紹,可以看一看朱元璋寫的自傳。中國封建皇帝寫自傳的恐怕只有朱元璋一人,《朱氏世德碑記》就是朱元璋所寫的自傳,通篇自傳詳盡地講述了家庭背景和自己成長的歷程。如:&ldo;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鄉。&rdo;講述了自己的故鄉、原籍。&ldo;元初籍淘金戶,金非土產、市於他處,先祖初一公因於役,遂棄田廬攜二子遷泗州盱眙縣&rdo;。講述了家庭背景和先祖因何遷來盱眙縣的原因。&ldo;世墓在朱巷,惟祖葬泗州,先考鍾離此我朱氏之源流也。&rdo;講述了先祖及其父母的陵址,後又講述了自己怎樣出家做和尚,怎樣掠入行伍、封王、稱帝的經過。碑記結尾意味深長地告訴世人:我從一個放牛娃、小和尚做到一國之君乃&ldo;先祖父積功累善、天之報施、茂於厥後&rdo;;並告誡自己的子孫要體諒祖宗心願,要以&ldo;仁&rdo;治天下,朱氏江山才能永久的坐下去。如果想要進一步詳細瞭解朱元璋其人,建議大家可以參看歷史學家、北京市原副市長吳晗先生撰寫的《朱元璋傳》,裡面詳述了朱元璋如何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一個開國皇帝的歷史經歷。
朱元璋原名重八,後改為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朱德裕,再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幼時曾放過牛。16歲時,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後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覺寺當行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遊方僧,飽嘗世間冷暖人情。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農民起義爆發。次年三月初一,朱元璋投郭子興部下,郭子興見元璋狀貌奇偉,異於常人,遂留置為親信兵,屢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郭子興大喜,署為鎮撫,復將養女馬氏給與朱元璋為妻,後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1355年),郭子興病逝,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時韓林兒出詔封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朱元璋慨然曰:&ldo;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rdo;遂不受。但念林兒勢盛力強,可利用以成帝業,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九月,郭天敘、張天佑二人皆戰死,於是郭子興部將盡歸朱元璋。朱元璋率軍斷纜渡江,取採石(今安徽馬鞍山)、下太平(今安徽當塗)。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紅巾軍攻下集慶路(南京),改稱應天府。此後,朱元璋以應天為根據地,相繼攻取常州、江陰、常熟、徽州(今安徽歙縣)、揚州等地;並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採取穩健的進攻措施,並得到大富商沈萬三資助,擊敗了徐壽輝、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勢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36歲的朱元璋自立稱為吳王,建百司官屬,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稱雲皇帝(小明王)聖旨,吳王(朱元璋)令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改築應天府城,作新宮於鐘山之陽。次年,建成皇宮三大殿及太廟、社稷壇。十二月,劉基密稟朱元璋命廖永忠,以迎林兒南來為名,行至瓜步覆林兒舟,沉於水,遂遭溺斃,農民軍政權滅亡。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8
韓林兒死後,朱元璋成為最高領袖。於是朱元璋改明年為吳元年(1367年)。此後,他在南征浙東方國珍、福建陳友定的同時,派出大軍北伐中原,釋出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ldo;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rdo;的綱領,對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壓迫頗具號召力。
在南征北伐的順利進軍中,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明洪武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