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跑哪兒去了?
宣政殿。
宣政殿前有座門,叫宣政門,宦官們抬轎入內,大門緊鎖,金吾衛衝到門前,卻進不去,有心繞道而行,卻來不及了,文宗早已被搶入神策軍。
大臣們,個個呆若木雞。
剛才那一幕著實嚇壞了不少人,李訓他們若贏了倒還好,但結果卻是仇士良跑了,如何是好?有些清醒的回過味兒來,趕緊撒腿就跑,不跑等什麼?等宦官們回來報仇不成?呼啦一下,朝臣跑了個精光,李訓鼻青臉腫的爬起來,二話不說,跟著就逃,韓約一看你也跑?那我也跑!他也走了,金吾衛們一瞧全跑了,咱們也跑吧,一時間逃命的滿城都是,蔚為壯觀。
再說仇士良,跑進軍中立刻傳令,給我殺,殺,殺!滿朝文武不問老幼,全部殺光!神策軍五百人出動,撲進市內,逢人就殺,血雨腥風,慘烈至極,大臣們給殺了不知多少,站殿武士、金吾衛士兵群龍無首,抵擋不住,損失慘重,七百餘人遇難,長安市民家家閉戶,個個驚得體如篩糠,神策軍關閉城門,大肆搜捕李訓一黨,又連殺一千多人。
仇士良又傳令長安周圍各縣,敢有窩藏李訓一黨者,殺無赦,幫助緝拿者,重賞,李訓逃入終南山,進了個和尚廟,帶了沒多久,就讓人告密,給拿了。地方官吏捉了李訓,押送京城,走在路上,李訓就捉摸,死是死定了,但落入宦官手裡,死得不是個滋味,到時候要把我打個體無完膚,再弄個五馬分屍什麼的,誰受得了?他靈機一動,對押送者道:&ldo;你們把我押進京師,神策軍肯定來搶,屆時你們沒什麼功勞都沒,倒不如就這麼把我殺了,提著人頭去報功。&rdo;
押送的人一聽,有理,便一刀斬了李訓,提頭領功去了。
長安城鬧得這麼厲害,鄭注那邊還不知道呢,鄭注雖然聰明絕頂,但再聰明的人,也得資訊對等,他蒙在鼓裡,什麼都不清楚,便落了下風。本來李訓在行動之前,還給了他一封信,讓他領軍回長安,協助滅閹,但鄭注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這邊還走在路上,李訓那邊已經幹起來了,當李訓死的時候,他的部隊還在鳳翔到長安的途中,但仇士良的通訊員,已經在路上等著他們了。
仇士良怎麼知道鄭注率部趕來呢?
因為鳳翔節度使,也是有宦官做監軍的。
報信的半路截住隊伍,悄悄把京城內發身的一切告訴了監軍宦官,那老兄唬了個真魂出殼,一想怎麼辦?有心就此殺了鄭注,可人家手裡有兵,如何敢?
這位宦官的名字,叫張仲清,他有個親信,叫李叔和,張宦官便找他商議,李叔和出了一計:鴻門宴。半路駐軍,請鄭注到咱們的大營來吃飯,隨後做了他。
這條計策,不是什麼好計,但張仲清和李叔和的智商,也只能到這個程度,便就這麼辦了。
沒有不透風的牆,張仲清知道的,鄭注也知道了。
鄭注也嚇得不輕,怎麼辦?繼續往長安走?那是找死。思考再三,鄭注下令,全軍返回!不幹了。李訓也死了,皇帝也被劫持了,京城都是神策軍的天下,我去幹嘛?回鳳翔,接著當土皇帝。
他正想得美,張仲清的人來了,說是監軍有話,請鄭大人到監軍營中商談軍務,即刻就去。
鄭注是什麼人?這條小計焉能瞞得住他?!他從一個混江湖的郎中爬到節度使高位,一眼就看穿了張仲清的路數,但他還是答應了,說我去。那人見鄭注答應了,便又加了一句:請節度使一人前往。
這就更明顯了,沒有鬼,幹嗎不讓人家帶親兵呢?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鄭注又答應了,好,我就一人去。
怪哉,是什麼促使鄭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答案只能是一個:鄭注又想投靠仇士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