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局面,李豫怎麼敢把實權交給那些領兵大將?
於是,將領不成,家奴頂替,程元振,陡起來了,他被封右監門衛將軍、內侍監、元帥府行軍司馬、驃騎大將軍、邠國公、保定縣侯、總領禁軍,權勢壓過了唐代以往的一切宦官,縱使高力士、楊思勖再世,也得拱手叫一聲&ldo;程哥&rdo;才是。
咱們仔細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權力。
總領禁軍‐‐京師衛戍司令兼軍委主席;
元帥府行軍司馬‐‐軍委總參部總參謀長;
內侍監‐‐中央辦公廳廳長;
其他的,那都是附屬職務或爵位,不多說,就這三個官,他老人家從裡到外,管了個全,天是王大,他是王二。
&ldo;王二爺&rdo;程元振,按照評書藝術家單田方老先生的話說,那叫&ldo;小馬乍行嫌路窄,大鵬展翅恨天低&rdo;,突然一傢伙獨佔了鰲頭,他是蝦米入海,找不到東南西北,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位缺東少西的宦官老爺猛地當了&ldo;站著的皇上&rdo;,他的心可就飛出了長安城‐‐他居然想一統天下。
那時候安慶緒已死,史思明被他兒子史朝義殺了,叛軍內部是四分五裂,縱觀全國形式,程大爺有了譜,他的邏輯是:如今叛軍勢窮,遲早要滅,要想一統天下,首要任務,不是平叛,而是控制住那些個節度使,只有讓他們聽朝廷的(也就是我的)命令,全國才能太平,朝廷才有威信。
其實他這個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道理歸道理,實操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但是程大爺有信心‐‐怕個甚,咱有權了麼!於是,他把那些個將帥列了個表,標出來誰聽話誰不聽話,然後對那些個不聽話的,開始網羅罪名、實施攻擊,不久,在他及其爪牙的誣陷下,大將裴冕、來瑱、李懷讓等,含冤自殺,兵馬副元帥李光弼無故被朝廷下詔斥責,這下可捅了馬蜂窩,本來各路節度使對朝廷就只有一個形式上的尊重,朝廷卻還要殺人樹威?這還了得,有道是春風吹戰鼓擂,當今天下誰怕誰?!不聽了,不聽了!自程元振掌權,天下藩鎮對唐廷的表面擁護,頓告瓦解,包括李光弼在內,再也不聽長安排程,&ldo;皇帝旨意,不出京師&rdo;的局面,形成了。
把李豫氣得,吃不下飯,而今他終於明白,這程元振,是個不折不扣地糞叉子,沒他不少,有他倒多,只會敗事,他腸子都悔青,便又開始算計,如何把這個糞叉子拿下。還沒等他想出辦法,壞了,吐蕃打來了。
唐朝為了平定叛亂,把絕大多數西部精銳邊防軍都抽調到內地,導致西部空虛,吐蕃這些年可發了家,原本讓唐軍打得抬不起頭,現在縱橫西域,勢不可擋,接連攻陷唐西部州縣,終于于公元763年,打到了唐都邊上,李豫嚇得毛了,也顧不得程元振了,慌忙令郭子儀率軍抵抗,郭子儀兵馬不多,一到了陣前就傻了,就見吐蕃軍接地連天,二十多萬,党項、羌人無數,躍馬揚刀,勇不可擋,他連忙向長安發出急救訊號,要求增兵,可能有人要問,怎麼就郭大俠一個?其他藩鎮呢?人家不來!被你程元振搞怕了,才不來幫你。
還沒等長安出兵,吐蕃軍就渡過了渭水,郭子儀一看這還怎麼打,趕緊跑吧,他領兵往內地便走,那邊唐代宗更不含糊,摸頭就跑,直奔河南,跟頭把式的逃,王公大臣跟著跑,跑到陝州,才喘口氣,再說郭子儀,聽說皇上跑了,他頓生愧疚,身為大將,不能保江山,有何面目存活人世?毅然決然的,他要返回長安,一路上收了不少殘兵敗卒,到了河南商州,他手下已有兵馬數萬,兵勢大振,人家可沒這個義務跟著他打仗,這全都是仗著他郭令公的威望聚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