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八王之亂&rdo;使晉朝原本就衰弱的統治進一步惡化,生產遭到破壞,數十萬人喪失了生命,許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毀。在洛陽13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被迫服役,城內米價貴到一石萬錢,不少人飢餓而死。這不僅導致國內人民紛紛起義反抗暴政,而且域外的匈奴、鮮卑諸族也對西晉的政權虎視眈眈。
西晉少數民族的內遷和佛教的傳播
東漢末年以來,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和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以及周邊各少數民族間的爭鬥,中國西部和北部邊疆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的向內地遷徙。到了三國末年和西晉初年,胡族內遷形成高潮。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歷史上泛稱為&ldo;五胡&rdo;。西晉統治時期,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幷州和關中一帶,居住著少數民族,史書記載&ldo;西北諸郡皆為戎居&rdo;,關中百萬餘口&ldo;戎狄居半&rdo;。
少數民族和漢族在雜居的過程中相互影響。一方面,在漢族的影響下,這些內遷的少數民族逐漸由遊牧轉向農業定居;另一方面,這些少數民族大多信仰佛教,在與漢族交融時,佛教漸漸傳播開來,並被漢人所接受。
西晉時,在洛陽的著名僧人有竺法護、竺叔蘭、支敏度等,他們主要從事譯經工作。竺法護嘆大乘經典未傳入中國,便於西晉武帝時遊學西域,通曉三十六國語言後回國宏法。
西晉時,相傳東西兩京的寺院一共有180所,僧尼有三千七百餘人,這雖然是後世的記錄,亦未必為信史,但竺法護時代已有&ldo;寺廟影象崇於京邑之說&rdo;;而見於現存記載中,則有西晉時洛陽的白馬寺、東牛寺、菩薩寺、石塔寺、愍懷太子浮圖、滿水寺、盤瑪山寺、大東寺、官城西法始立寺、竹林寺等十餘所。
西晉八王之亂以後,五胡入侵,外來僧人得以籍此機會來傳揚和翻譯佛經,使佛教進一步在中原地區傳播。
西晉末年的天災預警
&ldo;八王之亂&rdo;爆發的同時,天災也十分頻繁。
據《晉書?五行志》記載:晉元康三年(293年),四川地震;元康五年(295年)四月庚寅夜,暴風,城東渠波浪殺人。七月,下邳大風壞廬舍。九月,雁門、新興、太原、上黨災風傷稼。元康六年(296年)五月,荊揚大水。元康七年(297年),秦、雍二州大旱,疾疫,關中飢,米斛萬錢。元康九年(299 年),&ldo; 三月旬有八日,河南榮陽、穎川隕霜,傷禾。永寧元年(301年)七月,南陽、東海大水。十月,義陽、南陽、東海霖雨,淹害秋麥。永嘉三年(309年)五月,大旱,襄平縣梁水淡池竭。河、洛、江、漢皆可涉。……
天災如此之多,之頻繁,而西晉王朝又往往無力賑災,老百姓餓死了許多。上天在預警,預示著西晉王朝的統治正逐漸走向崩潰。
西晉的滅亡─&ldo;江東有虎&rdo;
西晉內亂之時,域外的匈奴貴族共推劉淵為大單於。
劉淵字元海,匈奴左部帥劉豹之子,漢化程度很深。劉豹死後,他代為左部帥,惠帝時為五部大都督。
304年,劉淵開始起兵。很快發展到五萬人,定都於離石(山西離石),建國號&ldo;漢&rdo;,自稱漢王,&ldo;胡&rdo;、漢各族很多人歸附他。他在軍事上也取得一系列的勝利,攻佔了太原、平陽(山西臨汾)等地,向南遷都於蒲子(山西隰縣)。
308 年,劉淵稱帝,遷都平陽。接著派王彌、劉曜等率大軍進攻洛陽。當時在洛陽掌握大權的東海王越,為了自保,竟帶領四萬人馬和大批朝臣撤出洛陽,東駐於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