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促進生產,孫權下令推行屯田制度。它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來管理民屯生產。長江兩岸地區都設有屯田區,其中毗陵屯田區(今江蘇常州、鎮江、無錫一帶)最大。會稽郡農業生產比較發達。
此外,歷代陸續修成的浙東運河和江南運河在孫吳時發揮了通航效益。江南運河雲陽至京口(今江蘇丹陽至鎮 江)一段流經山間,不便通航,吳末得到修整。雲陽以西開闢破岡瀆,使秦淮河和江南運河聯通,為三吳至建業的便捷水道。
江南地區的經濟由此獲得了巨大發展。當時有些地區的水稻每年能收兩季。永興(浙江肖山)的水稻每畝收米三斛左右,較前有顯著提高。
手工業方面,冶鑄業以武昌為最發達,225年,孫權曾在這裡採銅鐵,打造大批兵器。在海鹽(浙江海鹽)、沙中(江蘇常熟)設官員,來管理這兩地的鹽業生產。三吳出產&ldo;八蠶之綿&rdo;,諸暨、永安一帶所產絲的質量很高,吳宮廷內的絲織作坊擁有上千的生產者,這都說明江南的絲織業已有了初步發展,但織造技術還不高,所以蜀錦成為重要的輸入物資。
由於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業很興旺,海船經常北航遼東,南通南海諸國。吳在建安郡侯官(福建福州市)設典船校尉,強迫刑徒造船。長江中的戰船,有的上下五層,有的能容納士兵三千人。可見當時的造船水平相當高。
公元230年,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即今臺灣省,這是大陸與臺灣聯絡的最早記錄,吳國使臣朱應、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諸國。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建業。
經濟的發展,使東吳與外界交往的增加,促進了江南文化的發展,出現了一批知名的經學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陸績、韋昭等。
這時佛教開始在江南傳播,居士支謙從洛陽南來,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會稍晚從交趾北上。他們在建康譯經傳法,影響頗大。道教在南方民間繼續流傳。
孫皓不修仁德而致滅國
孫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徵戰,孫吳屢以國家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吳國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同時,江南也出現了象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佔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孫吳政權的主要支柱。這些豪強成為東吳的半割據勢力。
252年,孫權死後,吳國日趨衰弱。而最後一位皇帝孫皓只知道吃喝玩樂,而且不敬佛法。朝政漸趨腐敗。
而此時的魏國則在司馬氏消滅淮南地區三次軍事叛亂後日趨強大。由於司馬氏以先滅蜀後取吳作為國策,而在滅蜀(263)、代魏(265)後又忙於新朝定製,吳國政權暫得延續。
晉泰始五年(269),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籌建水師,並預定攻吳的軍事方略。鹹寧五年(279)冬,晉軍出兵自長江以北、江陵至建業之間五道攻吳,而以益州水師為奇兵出峽順流,於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業,吳帝孫皓投降,吳國滅亡。吳國曆四帝,共五十二年。
結語
吳的滅亡,標誌著三國時代的徹底落幕。東漢初平元年(190)後出現的全國分裂局面,經過魏、蜀、吳三個區域的區域性統一和相持後,至此又歸於全國的統一。又一出新戲上演了。
文化
在三國這幕奪目的大戲下,也醞釀出了富有特色的三國文化。
文學
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ldo;建安文學&rdo;。建安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它主要指以曹氏父子為領袖的建安文人團體,包括曹操、曹丕、曹睿和曹植,以及著名的詩人&ldo;建安七子&rdo;:王粲、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