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國疆域,大體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區,吳得東南地區。魏國置司、豫、兗、青、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蜀、吳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嶺至於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吳有揚、荊、交三州。三國戶口,魏有戶六十六萬餘,口四百四十餘萬;蜀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兵十萬餘;吳有戶五十二萬餘,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餘,兵二十三萬。
蜀漢的興亡
公元223年春,劉備病危,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ldo;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rdo;諸葛亮忙哭道:&ldo;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rdo;
後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
諸葛亮執政後,首先要辦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復與東吳的外交關係。劉備死後,東吳一方面繼續向魏稱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樣對蜀,仍陳大軍於蜀的邊境。諸葛亮派尚書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蜀聯合,與魏斷絕關係。
諸葛亮仁德治蜀
在如何治理國家方面,才能卓具的諸葛亮推行了&ldo;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rdo;的政策,使蜀漢的政治比較清明。另外益州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東漢末年遭戰亂破壞也較輕,加之諸葛亮採取了一些有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如對都江堰進行護理,保障了成都平原的農業灌溉,所以蜀地的農業生產繼續發展,耕地面積不斷擴大。
當時蜀漢的農業產量很高,綿竹、廣漢一帶的水田,能畝產三十斛以上。手工業方面,以鹽、鐵、織錦業最為發達。益州的許多地方都產井鹽,人們發明瞭用天然氣煮鹽的技術,因此產量很高。當時,蜀錦馳名全國,遠銷吳、魏,是軍費的主要來源。
諸葛亮大義定南中
蜀漢的南部,也就是今天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當時被稱為&ldo;南中&rdo;,散居著許多少數民族,總稱為&ldo;西南夷&rdo;。諸葛亮若要北伐中原,就得安定後方,所以早在&ldo;隆中對策&rdo;中他就提出了&ldo;南撫夷越&rdo;的方針。
蜀漢初立時,曾任用夷漢豪強為地方官控制南中。劉備死後,南中四郡乘機叛亂。益州郡太守(今雲南晉寧東)豪強雍闓先求附於吳。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元都響應雍闓,南中地區動亂擴大。225年,諸葛亮開始對南中用兵。
諸葛亮深知要想安定南中,完全依靠武力是不可行的,必須取得人心。因此在與益州首領孟獲(孟獲已代雍闓)作戰時,諸葛亮採取&ldo;攻心為上&rdo;的策略,七擒七縱,使孟獲最終感於諸葛亮的仁義而心服投降。不久,南中四郡便完全平定。諸葛亮平定南中後,改南中四郡為六郡,穩定了對這裡的統治。
諸葛亮還把夷人渠帥移置成都為官,把南中青羌編為軍隊,並允許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馬特產充實蜀國軍資。西南夷人地區的閉塞狀態,從此有所改變。
諸葛亮不負託孤之義五次北伐
南中戰爭結束,蜀吳結盟也取得成果。因此諸葛亮便著手準備進行北伐。這時,蜀漢國富民強,物資充盈。
作為一個具有非凡才智的人,諸葛亮早已預見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也明知漢室天下不可能再次復興,那為什麼還要一再北伐呢?從他第一次北伐前給後主寫的《出師表》中可以一窺緣由。
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