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雕刻方面,技法也十分成熟。漢靈帝時鑄有四大銅人立於關門外,又鑄四大銅鐘,各重二千斤,懸於宮殿之前。2004年在天津薊縣小毛莊墓群發掘的磚石結構的東漢大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具有極高考古價值的石刻和彩繪。墓室入口處均有石質門楣。門楣兩側都有圖案,一側系用減地浮雕的刻法,漢代&ldo;青龍&rdo;、&ldo;白虎&rdo;等依稀可辨;另一側則用線刻手法雕刻出禽類動物圖案,並塗有彩色塗料。
音樂
東漢時期的音樂風格承繼於西漢。在河南南陽出土的漢畫中,有樂舞百戲圖,反映了當時的音樂舞蹈情況。
樂器方面,東漢保留了西漢的竽、瑟、琴。箏是東漢末發展起來的樂器。箏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的秦,但那時是種粗糙而不入耳的樂器,西漢時其地位並未改變。東漢末,箏的形制由半截音箱改為通體音箱,和琴一齊向瑟靠攏。改進了的箏立即成為重要樂器,因為它比瑟小,音區比瑟高,出音脆亮,演奏技巧又比瑟簡單,於是逐漸替代了瑟。竽、瑟為主的樂隊又變而為竹、笛、箏為主了。它為魏晉時期音樂的高度發展打下了基礎。
東漢時期的舞蹈與西漢相仿,大多出現在宴飲場合這些舞蹈稱為&ldo;雜舞&rdo;。為雜舞伴奏的樂隊是黃門鼓吹。其主要樂器有建鼓、竽、瑟、簫(排簫)、塤,外加鍾、磬。
西漢時發展起來的音樂形式&ldo;鼓吹樂&rdo;,在東漢時仍採用。&ldo;黃門鼓吹&rdo;也是一種鼓吹樂,演奏漢代皇帝饗宴群臣的&ldo;食舉樂&rdo;,並奏雜舞曲。
服飾
西漢時冠服制度大都承襲了秦制,到東漢時,才正式確立下來。
漢朝的衣服,主要包括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因為漢代織繡業十分發達,所以有錢人家穿的是綾羅綢緞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婦女的衣裙是兩件式,樣式也很多,還有長袍,最有名的是&ldo;留仙裙&rdo;。
具體來說,男子的官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禮服: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ldo;六冕&rdo;,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的禮服的辦法。
冕冠服:是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候、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的。
長冠服:是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嶽、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時穿的。
委貌冠服:相當於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候大夫行大射禮於辟雍的時候穿著。
皮弁冠服:這種冠服為大射禮時,執事者穿的,衣裳為緇麻衣,皂領袖、素裳。
朝服: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到小吏也都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為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而女子的正式服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廟服:相當於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是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拜謁祖廟時穿的服飾,顏色是皂下。
蠶服:相當於周代的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帥領公卿諸侯夫人參加蠶禮時穿的。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衣為朝服。
科技
天文學
東漢時期的天文學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發明瞭渾天儀和地動儀,並且著有《靈憲》和《算罔論》。
張衡的候風地動儀,是一件震爍古今的偉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