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公元前168年左右的帛書醫書中有關於脈法、灸經和醫方等著作,帛書醫方中載有內、外、婦產、小兒、五官等科五十多種疾病的二百八十多個醫方和二百四十多種藥品,是我國現存最古的醫方。
1962年河北滿城發現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中,不僅發現了&ldo;醫工&rdo;專用的銅盆、銅藥匙等醫療專用器械,而且有四根金針、五根銀針,儲存完好。
造紙術
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發明瞭造紙術,而直到公元8世紀才由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西漢關於紙的最早文獻記載是在《漢書?孝成趙皇后傳》中。1933年,新疆羅布淖爾漢代烽燧遺址中發現了一片麻紙殘片。1957年陝西西安市出土了灞橋紙殘片,1973年甘肅出土的金關紙,它們都出自西漢古墓,其中灞橋紙最為原始。1986年,在甘肅天水西漢古墓中還出土了一張紙地圖。由此可見,在西漢時代中國人就已有了造紙技術。不過,西漢時紙的使用可能還不普遍,帛絹、竹木簡還是主要的書寫工具,因為考古發現西漢有大量的竹木簡和帛書。
手工業
西漢手工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高超的手工工藝水平上。
1968 年,在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中發掘出大量的精美器物。比如出土的&ldo;長信宮燈&rdo;,是一個宮女雙手執燈的形象,十分生動,設計更為精巧,可以拆卸,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可以開合,隨意調整燈光的亮度和照射的角度;宮女頭部可以拆卸,體內空虛,右臂與煙道相通;透過煙道而來的蠟炬的煙被容納於體內,以保持室內的清潔。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墓中兩套完整的&ldo;金縷玉衣&rdo;,是由2000多塊玉片和黃金製成的絲縷編綴而成,其製作工藝精美絕倫。
圖為&ldo;長信宮燈&rdo;
漆器業
西漢的漆器業也有很大的發展。西漢王朝在蜀郡(成都)和廣漢等地設定工官監造漆器。當時上層之家都使用漆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漆器。漆器的種類很多,有耳杯、盤、壺、盒、盆、勺、枕、奩、屏風等。出土的西漢漆器,特別是馬王堆的器物,大多色彩鮮艷,光澤照人,精緻美觀,特別是漆器上的彩繪,技巧更高,畫法瀟灑生動,奔放有力,線條乾淨流利。
冶鐵業
漢代的冶鐵業作坊多,規模大。20世紀50年代後,在河南、山東、北京、江蘇等地發現了許多漢代冶鐵遺址,其中以河南鞏縣鐵生溝村和南陽北關瓦房莊等地遺址規模最大。從這些遺址可以看出西漢冶煉工序集中,裝置齊全。河南鞏縣鐵生溝村出土了炒鋼爐一座。炒鋼這一嶄新的高效率的先進技術的出現,在鋼鐵冶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西漢時期,不僅能生產鐵製長劍、長矛、環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雜用工具也廣泛使用鐵製,如燈、釜、爐、剪等都已在西漢中期的遺址中發現。這說明漢代鐵器的使用已相當廣泛。
水利
漢武帝時在曾經關中開鑿了幾條較大的灌溉渠。一個是在公元前129年開鑿的漕渠,主要是為了轉輸由關東西運的漕糧。漕渠在渭河的南岸,向東注入黃河,長達一百多公里。渠成後,不僅使這一段的漕運時間縮短了一半,而且使沿渠兩岸萬餘頃地受益。
一個是龍首渠。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它從今陝西澄城縣狀頭村引洛水灌溉今天陝西蒲城、大荔一帶田地。由於渠道經過的一座山土質疏鬆,渠岸易於崩毀,當時的人們發明瞭&ldo;井渠法&rdo;,使龍首渠從地下穿過。
公元前111年,武帝下令在鄭國渠上游修了六條輔助的小渠,稱六輔渠。公元前95年,又修了從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