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中雒陽是如今皇朝都畿所在,雒陽城北的皇城紫薇城,便是整個天下的權力中心。

黎明時分,整座城池還籠罩在黑暗中,皇城內苑的小殿中卻仍燈火通明。

殿外有幾十名宮奴恭立廊下,以待殿內隨時傳召聽用。殿內有兩排坐席書案,各有一名女官端坐席中,翻閱整理著書案上的文簡。

殿堂上方懸掛著數枚東海入貢的夜明鮫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與馨香。除了照明之外,這些鮫珠的氣息還能調和神魂,讓人通宵達旦的伏案勞作仍能不覺疲倦。

殿內上方正中端坐著一名華裳婦人,圓臉端莊、容貌極美,只是眉眼略顯凌厲,轉眸顧盼之際、兩眼神光懾人。

這位華裳婦人,正是如今皇朝最高權力掌控者、以女身臨朝聽政的聖後楊氏。

“稟陛下,廣陵從逆諸員人事俱已錄定,恭待聖閱。”

一名女官捧卷趨行至前,兩手託卷奉入案上。

聖後接過那書卷展開一覽,提筆在紙上一勾,然後便沉聲道:“廣陵長史魏宮,是魏中書同族?哼,府職佐貳本就有襄佐行政之功,廣陵滋亂,中書卻獨責府君無能,這難道不是偏袒失察?取魏宮入官並轉遷判詞,抄錄下來清晨遞交中書,中書若知退,賜其華宅榮養,若不知退,朝廷不捨尺土葬他!”

外朝中書令是百官之首,聖後雖然臨朝聽政,但也做不到大權獨攬,畢竟具體的政事也需要具體的官員去執行。而作為百官之首的中書令,與外朝群臣的關係無疑要比宮禁中的帝王更加親近,交流起來也更方便。

天師宋東陽北逃歸朝,並帶回了曹國公皇甫英作亂廣陵的訊息,至今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但朝廷至今都還沒有討論出一個平叛定亂的方案,原因就在於內朝與外朝意見不相統合。

外朝中書令魏長青先以送東陽孤信難證為由,建議朝廷先遣道官行者南下入境查證。而當廣陵周邊諸府縣各有進奏時,已經浪費了幾天的時間。

廣陵謀逆已經罪證確鑿,並先後打出了江表勤王與扶立廢太子為正朔的旗號,朝中又因此而議論紛紛。

聖後也曾有一瞬間的遲疑,派遣親信並得力道官分赴兩方,安撫兩個權鬥失敗而放逐地方的兒子,並積極準備定亂的策略。

眼下內朝與外朝最大的分歧,就是聖後打算集結重兵、一舉蕩平廣陵逆亂之師,而外朝以中書令魏長青為首的一批官員們則認為江淮承平已久、民眾厭惡兵戈,只需呼叫周邊府縣甲兵即可,不必大動干戈。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遠在廣陵的逆亂已經成為了次要問題,而朝廷中樞人心各異的暗流湧動反倒成了威脅皇朝統治的真正心腹大患。

若是一般的居家婦人,面對如此紛亂情況,想必會一籌莫展。

但早在聖皇仍然在世時,聖後便協理國事多年,自非人間俗氣女子,面對這錯綜複雜的內憂外患,很快便把握到問題的關鍵:“長青不死,社稷難安!”

中書令魏長青乃是國朝柱臣,之前便協同聖後一起廢舊立新,在朝中聲望極高。

如今之所以站在聖後的對立面,無非是希望借廣陵的反叛兵禍逼迫聖後交出權柄、退歸內苑,從而成就其一人當朝輔政的權柄地位,所以才會與聖後諸多意見相左。

聖後重點點出魏氏子弟協同作亂一事,也是希望魏長青能夠知難而退。畢竟眼下新君甫立、內亂又生,並不是誅除立朝大臣的最好時機。

作為一個成熟的權術家,聖後當然也不會一味寄望對手能夠軟弱退縮,稍作沉吟後便又問道:“玄元應掌教,還是不肯入朝?”

“道庭奏告,新君履極、皇氣煊赫,應掌教需坐鎮道庭,為皇朝祈禳,十月之前,都不會離開道庭!”

聽到女官的回答,聖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一部修仙錄

一部修仙錄

風雨十三州
關於一部修仙錄: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一步修仙路,從此脫凡塵,日月星河為吾轉,一指逍遙吾為仙,逆天路,生死間,九重天上,九重仙,一曲仙音鎮大道,吾以仙劍破蒼天!
武俠 連載 38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