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弟自有安排。&rdo;李訓很沉著。
不時,諸人來到。李訓對眾人宣佈道:&ldo;聖上旨意,下月中外同赴,誅殺宦官,還望諸位不遺餘力,襄助其事,同靖國難,報天子聖恩!&rdo;
眾人慷慨激昂之餘,都隱隱有點不安。畢竟,這是要見真血的事情,這些平常養尊處優、逍遙自在的人一想到馬上就要真刀真槍地上陣,也真有些膽怯。但李訓已不能讓他們在這個最後時刻退場,他道:
&ldo;誅滅宦豎,必須裡應外合。除鄭學士出鎮鳳翔外,邠寧、河東兩鎮,京中的幾個要害部門亦須掌握。明日僕即奏明聖上,將兩鎮節度及京兆尹、金吾衛弄到手。&rdo;李訓說畢,又轉向王璠、郭行餘二人:&ldo;此北、東兩鎮拱衛京畿,兵員充沛,舉事之際尤得假借,這個就煩兩位辛苦一遭了。&rdo;
王、郭表情肅然,點了點頭。
十一月初五,文宗頒布詔制,命郭行餘為邠寧節度使,王璠為河東節度使;調原京兆尹李石為戶部侍郎判度支,以羅立言代理京兆府事;以韓約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李孝本代理御史中丞。其中,韓約的&ldo;左金吾衛&rdo;是關鍵所在。
&ldo;左右金吾衛&rdo;是中央衛戍軍隊十六衛之一,原來擔負的是保衛皇城中樞機關的職責,本朝之初稱為&ldo;南衙諸衛&rdo;或&ldo;南軍&rdo;,與&ldo;北衙衛&rdo;或&ldo;北軍&rdo;對稱。北衙(宮城)的神策禁軍興起後,南衙諸衛基本上都成了閒司,既無權,亦無兵,只有左右金吾衛仍然擔任晝夜警巡之職,是京城除了左右神策軍之外惟一的軍事力量。
失敗的反擊(7)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著。十月底,鄭注就到了鳳翔節度府任所。一到鎮,立即精心挑選了數百個精悍的壯士為親兵,配備精銳武器,賞賜豐厚錢物,時刻準備進軍。不多日,訊息傳到:王守澄入葬,日子定在十一月的二十七日。鄭注立即上表請求入京,同時傳書李訓,告知了上路時間。
但不知為何,京中的李訓卻決定提前行動。
事後很久的一段時間裡,以至於在千餘年後的今天,人們都對李訓為什麼突然改變計劃表示不解。確實,這情況鄭注還不知道,也來不及通知,如此臨時變更,就等於把鄭注的力量摒棄在外,對於本就捉襟見肘的李訓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更何況,李、鄭的這次行動仍是一場地地道道的宮廷政變,它的成功全賴於周密的計劃和萬無一失的措施,如果這個都做不到,事情就很難說了。
有一種說法是李訓忌諱鄭注。因為照原計劃辦,成事之後,鄭注則專有其功,對他不利,所以他要先期行動,同時可把鄭注也一併解決。這種意見是當時不明內情的人的普遍看法,宋朝司馬光同意此說,並把它寫進了他的名著《資治通鑑》,因而廣泛流傳。
另一種說法是認為李訓、鄭注本有兩套方案,一前一後,而以李訓的那套出其不意的計劃為主。因此提前發動。並非是李訓的臨時決定。這是近代史學家呂思勉的見解,他甚至認為,李、鄭二人預謀早在八月份就定形了,而不是通常所說的十月底。
事實上,這些論斷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六
李訓確實決定改變計劃提前動手,不過,這個決定的做出,完全是出於無奈。
正如李德裕後來指出的,其時天下大勢,全在北軍,左右神策主宰著整個帝國中央政府的存亡。如先在城外王守澄葬禮上動手,誅殺的僅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宦官,絲毫不能觸及問題的根本,宦官的首腦、現任左右中尉的仇士良和魚弘志仍需在城中解決,屆時一旦有所疏忽,驚動了他們,李訓等人就絕非是神策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