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5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派誰去呢?
寺人披,你的去清剿重耳,這個寺人披後來倒是一個角色。
在《左傳》的記載裡,這段內容的前面連結的就是“一國三公”的那段說辭,可能左丘明先生認為就是“一國三公”的原因給重耳帶來了*蒲城的災難。
老爸晉獻公派軍隊來*,作為兒子的重耳怎麼辦呢?抵抗,還是逃跑,或者聽候處置?
其實,這個問題和太子申生跑出國都面臨的難題是一樣:
抵抗就代表自己心裡有鬼,而且是違抗父命,屬於不孝,因為父親問罪兒子是天經地義的;
如果逃跑到國外的話,在“心裡有鬼”和“不孝”方面上就相對較輕;
聽候處置的話,就表示我心裡沒有鬼,坦然接受,性命就不知道如何了;
至於自殺,上文太子申生的內容已經說得很詳細了。
當然,重耳是不會選擇自殺的,整個事情的矛頭並不是指向他的,即便有罪,在他看來也應該不是很嚴重,最多是個知情不報之類的。
所以,在這種翻臉的情況下,重耳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說:“國君和父親的命令都是不可以違抗的。”
並且下令說:“抵抗的就是我的敵人。”重耳選擇聽候處置,不準蒲城的任何兵士抵抗。
重耳的做法和太子申生的相似,表明自己的清白,這點《左傳》的作者左丘明先生是很讚賞的。
另外,左丘明先生也記載了一個反面的例子來對比,就是公子夷吾,重耳和夷吾這兩個晉獻公的兒子非常有緣分,現在一起遭難,後面還會進行歷史的對比,兩個不同態度的人不同的人生。
那是攻打重耳的蒲城後的第二年,開春,晉獻公就派賈華去*另一個兒子夷吾駐守的屈城。夷吾選擇了抵抗,他不管是不是不孝,反正保命要緊,但是,沒有守住屈城,於是,他和屈城的人定下盟約之後,出逃了。
左丘明先生對此事是批評的態度,從這點上看,就暴露出夷吾這個人並非是一個真正的賢者,在《左傳》中,左丘明先生特意記載下來,是為後來的事情埋下伏筆。
話說回來,重耳選擇了不抵抗,表態自己心裡沒有鬼,於是,寺人披率領的*軍隊就直接進入了蒲城。
許多人在這段歷史場景中有些犯疑,因為許多小說和解釋上是說晉獻公派刺客刺殺重耳,重耳翻牆逃走,被割下袖子,重耳怎麼這麼靈活啊!難道重耳有功夫?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真正的經過是這樣的:寺人披率領軍隊直接進入蒲城之後,在重耳想來他應該是把重耳抓回國都交給國君去審問,但是,重耳萬萬沒有想到晉獻公給了一道密令或者是驪姬暗中的命令,讓寺人披把重耳就地處決。
重耳聽到寺人披傳達的旨意,他父親晉獻公不審不問就把他處決,這是不合情理的,裡頭肯定有貓膩。
而帶來軍隊進入蒲城的寺人披因為重耳沒有抵抗,是自願聽候處置的,所以,他就沒有親自下手,畢竟重耳是堂堂晉國的公子,就讓重耳自殺。
“你自殺吧!”
可是,我有多大的罪呢?罪不至於死啊!重耳心說我不抵抗不代表我傻,我沒有那麼傻,無緣無故白白送一條性命,如果這樣被弄死了,還不如太子申生呢。
如果現在重耳就這麼自殺了,在晉國軍隊包圍中無路可走的時候,自殺的,說不定驪姬那活人會造謠重耳是畏罪自殺,到時候,重耳到哪說理去啊,死人是不會辯白的,那就要被一輩子黑鍋了。
按照常理,人要自殺,其他人就應該在門外等候,不好看著自殺,等自殺完了,再進去收屍。而重耳選擇的是上吊,就是眾人出去的這個間隙,他從窗戶或者後門遛出去,寺人披等了一會,覺得不對勁,再去追,差點